6招引導孩子改善偏食習慣 美國教授:父母越嚴格 小朋友越易挑食
撰文:JM |圖片:Shutterstock
美國研究:父母越對孩子嚴格,小朋友越易有偏食習慣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和貝勒大學醫學院發布在《小兒科雜誌》(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的研究顯示,父母越對孩子嚴格,小朋友越易偏食,父母亦應該避免一些自以為幫助孩子進食的行為,才能夠有效改善孩子的偏食習慣。
研究團隊在5年內追蹤300多個生活水準落在年收入約2.5萬美元、有4名成員的家庭,並請父母在孩子4歲、5歲、8歲和9歲時填寫問卷,觀察孩子的偏食習慣,以及應對方式。研究人員根據孩子偏食程度將他們分為低、中、高三種水平,結果發現,高水平組的兒童約佔15%。
當中部分小朋友在面對不喜歡、不常吃到的蔬菜或新食物的時候會顯露出緊張的心情。醫學教授指出,高水平組孩子的偏食習慣,有機會源於對於食物的「消極記憶」,例如食飯時的衝突,或經常吃到意料之外或不喜歡的食物味道。
家長應避免強迫孩子直接面對偏食習慣
教授們建議,家長不應該強迫孩子嘗試各種食物,反而應該將在如何累積用餐過程中的愉快經驗,例如避免強迫孩子用餐後要幫忙洗碗、或在孩子產生抗拒時堅持坐在餐桌旁等等。另外,醫生亦提醒,父母應該避免用朱古力、糖果等零食,去誘惑孩子吃下不喜歡的食物,因為這樣有機會適得其反,導致孩子與食物產生更多的負面連結。
6招引導孩子改善偏食習慣
教授們表示,小朋友的偏食行為在4歲時會變得比較明顯,而且在研究觀察的5年內都沒有改善,但因為飲食習慣會隨時間根深蒂固,最好即早開始改善。美國《CNN》就蒐集許多專家推薦的技巧,列出6個方法,引導孩子改善偏食習慣。
1.不要輕易放棄食物
根據《ScienceDirect》網站中的一項營養科學研究(nutrition science research)顯示,如果食物曝光多達12次,可以讓他們習慣食物,以達到喜歡的效果。因此如果遇到孩子不喜歡的食物,父母可以試著讓食物多次出現在他們的碗碟上。但專家提醒,千萬別做出會讓孩子產生負面經驗的行為,否則他們只會把食物列入黑名單中。
2. 父母要做榜樣
父母、照顧者,或是哥哥姊姊們都應該讓孩子看到喜歡且信任的人享受食物的樣子,從而讓孩子們知道進食是愉快的事情,進而提升對於食物的好感度,而且這招對於個性比較焦慮或謹慎的孩童而言更有效。
3.讓孩子參與烹調過程
父母可以親自帶孩子到街市或超級市場購買餸菜,並讓孩子一起幫忙煮一餐飯。因為當孩子能夠親眼看到食物的來源,並參與準備工作,不僅能讓孩子覺得有趣和自豪,還能增進他們與食材之間的緊密關係。
4.提供多樣化選項
爸爸媽媽應該避免堅持煮同一樣菜,同一樣食材可以變化不同菜式,透過不同烹調方法讓孩子吃到食材各種味道。
5.增進用餐時的樂趣
在和孩子用餐時,父母應該避免觀看手機和電視,一家人可以在餐桌上多聊天,也可以播放愉快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