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搬屋|學者揭示童年時期搬屋頻繁者 成年後易憂鬱+5個搬家小貼士
頻繁搬屋|頻繁搬家可能提高抑鬱風險
根據外媒報道,丹麥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童年時經常搬家會增加成年後患心理疾病的風險,這種影響甚至超過了貧窮帶來的風險。這項研究由丹麥奧胡斯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普利茅斯大學聯合進行,研究對象包括1982年至2003年出生的丹麥人,總數超過一百萬人。研究指出,有35,098人(約佔總數的2.3%)被精神科醫生診斷為抑鬱症。進一步分析發現,童年時頻繁搬家的孩子,成年後患抑鬱症的風險明顯高於一直生活在同一社區的人。
頻繁搬屋|10至15歲搬家對心理的影響最為顯著
這項研究結果已於本月1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上。研究發現,與沒有搬過家的人相比,在10至15歲之間搬家超過一次的人,成年後患抑鬱症的風險要高出61%。此外,研究還指出,搬家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不會因搬到較富裕的社區而減少;相反,從貧困地區搬遷到富裕社區的成年人,罹患抑鬱症的風險比未搬過家的人高出13%。而從富裕地區搬至貧困地區的人,心理風險則增加了18%。
頻繁搬屋|搬家可能會影響兒童社交關係
普利茅斯大學教授克萊夫‧薩貝爾(Clive Sabel)指出,童年經常搬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明顯大於生活在貧困社區的影響。他表示:「即使來自收入最低的社區,不搬家也能對心理健康有保護作用。相反,即使來自富裕的社區,如果搬家超過一次,患抑鬱症的風險也比那些未搬家且來自貧困社區的人更高。」他推測,搬家破壞了兒童的社交網絡,導致他們不得不更換朋友團體、運動隊和宗教社區。薩貝爾教授補充道,童年、尤其是幼兒時期,維持居住環境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頻繁搬屋|搬家心理準備小貼士
外國學者Paykel ES其實早於200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搬屋帶來的壓力僅次於親人離世。搬屋的決定通常由大人主導,孩子往往被動接受,既要適應新環境,又要重整生活習慣,情緒上的影響尤為明顯。為了幫助孩子減輕因搬屋帶來的不安情緒,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1. 心理準備:在搬家前向孩子解釋搬家的原因和過程,讓他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並給予足夠的時間接受這一變化。
2. 建立安全感:搬家前可以多帶孩子去新居看看,搬家後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幫助他們熟悉新環境,建立安全感。
3. 安撫玩具:搬家過程中父母可能無法隨時陪伴孩子,因此可以準備一些孩子喜愛且熟悉的安撫玩具,如毛公仔、被仔或圖書,幫助他們渡過心理過渡期。
4. 參與建設新居:讓孩子參與新家的設計和布置,尤其是他們的房間,這有助於他們更快適應新環境。
5. 閱讀繪本了解搬家:對於年幼的孩子,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繪本如《小傑搬新家》、《動物要搬家》、《14隻老鼠大搬家》等,幫助他們理解搬家的概念,減少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