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正覺學校師長學生共學 佛教理念做八正道 培養三好兒童
佛學倡行善 從小培養良好公民
「香港有很多人對佛教有誤解,認為佛教很迷信,佛教很消極,把躺平的生活態度說成是佛系思想。」佛教正覺學校陳麗嫦校長直言。然而,當了解深入一點,卻發現佛教主張的是導人行「八正道」。八正道指的是「正見、正精進」要求學生勤學、有智慧才能作正確判斷,從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慈悲精神。最後,有能力,以做到「自利利他」的境界,造福社會成為服務社群之好公民。於是,每星期設有一節佛學課,以佛陀的教導為基礎,扼要闡述佛經的義理,配合公民教育的佛教故事,涉獵社會、生活有關的佛學常識,建立「宗教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觀念,並把回應感情轉化為行動,融入日常生活中。
佛學不躺平 也看學生全人發展
當大家覺得佛教消極之時,校長就直言對培育學生有要求。「我們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並非單單知識、態度、技能的某個方面進程。我們更會努力讓學生在學業上取得成就,同時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培養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應付未來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
煩躁的香港 佛教靜建平靜心境 應對壓力
要應負未來的環境,大家最關注的必是孩子應對未來的能力。然而,今天本地學界存在壓力、競爭,難未讓學生透不過氣。當佛教正覺學校,作為有佛教背景的校園,便推行靜觀(英文:Mindfulness)。這是一套近代獲大量心理學研究支持的心志訓練工具。靜觀可以培養個人對想法、情緒的理解(Awareness),藉此讓人思維更清晰、能更好地管理壓力、情緒。於是學校在每天早上設有數分鐘「陽光心靈時間」讓學生平靜心境、準備好精神應付當天的學習任務。陳校長笑言:「我們持之以恒,發覺成效顯著。」
日常生活上,陳校長除了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外,她提醒,家長也要保持心境平和。她表示,不時看見家長為教導孩子而「勞氣」,有時甚至因此而損害親子關係。所以陳校長建議家長首先要自己學懂控制情緒,最重要是找尋宣洩的途徑,如與朋輩互相傾談、找社工幫忙又或者家長也可以「靜觀」的方法平靜自己的心。另外,陳校長語重心長說:「我要特別提醒家長,家長對子女的愛護是要宣之於口,可能中國人都不習慣,家長向孩子解釋家長管教孩子背後的原因、道理,使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有時家長「做」了,但孩子未能感受到和明白到。」陳校長便舉例,如家長不讓孩子沉迷電子遊戲,背後的理念是甚麼,要仔細一一說明。要不然,孩子只會覺得「媽媽只會樣樣管住晒,唔講道理。」
生命教育 學正向人生
生命教育也是佛教正覺學校一個重視的範疇。為了讓學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每天早會前全校都會進行「生命豆子操」,由老師帶出積極正面的訊息,例如:「努力的您想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想擁有明天,先把握今天。」這些金句鼓舞着每位學生的心靈。在德公科,校方亦引入佛光山的「三好生命教育教材」,有關教材能讓學生思考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助學生建立道德價值觀和健康正向的人生觀。另外,學校與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合作參與「共建卓悅校園」計劃,優化四年級「Do Re Mi Fa 生命歷險記」課程,讓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社交及解難技巧,並從而認識、欣賞自己,有效幫助學生提升抗逆力。而五、六年級則深化該計劃內容,透過活動讓學生認識性格強項,以發揮所長,培養正向人生的價值觀。
此外,輔導組及駐校社工亦會於各班推行與生命教育有關的成長課。四至六年級的德公課程滲入「電影生命教育」,以指導學生欣賞卡通電影片段作學習動機,牽動學生情緒,從而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價值觀從電影中感悟到當中的正面訊息,收潛移默化之效,並把有關教材上載於 PL2 平台供學生在假期中學習。
尊重生命學生相親 共建關愛校園
佛教正覺學校以訓輔合一和全校參與的模式,致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關愛、信任、和諧、互助的校園文化,師生關係融洽。透過全校參與的「正覺人」獎勵計劃、「人人有職務」計劃、「伴讀大使」、「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及各類朋輩支援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服務人群的精神,同時有助建立校內的關愛文化。
同儕觀課 學生參與課程設計 增求學投入度
有一個關愛的校園,加上同儕之間的良好關係,相信定能讓同學更投入於校園生活之中。學校推行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老師與同儕的觀摩、交流及分享能發揮團隊的精神,建立學習型的社群。老師透過共同分析學生的學習難點,以直接回饋課堂的教學,學生的需求、情況得到關注。學校定期會推行課程統整周,提供主題式學習,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日常課堂學到的知識及技能,透過分組協作、親自動手做、動腦筋培養共通能力。學生們的創意思維就得以無拘束地發揮,潛能會得以顯現出來。
育兒是一種修行 師長做好「八正道」成孩子模範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正小的學生是面帶歡笑充滿正能量的小孩,他們每天為著學習知識、學習與人相處及發展自我潛能而來到學校,學校的老師每天為孩子們提供成功學習經驗而努力不懈。當孩子長大後,他們因有正面的價值觀、積極的態度和終生的學習精神而成為未來社會的領袖。」陳校長坦言。
因此,校長以「育兒就是一種修行」為指標,提醒父母先要必須做好身教,因為子女的模仿力很強,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着他們,所以父母必須時刻都要做好身、口、意業,依佛陀的教誨行「八正道」成為子女的模範和榜樣。其次,父母要懂得放下,不要執著。煩惱皆因執著於「我」,有時候父母與孩子產生糾纏角力,皆因孩子達不到父母自己所定的標準。父母要明白因緣法則,每個孩子都是有其獨特性的,父母要發掘和欣賞孩子的閃亮點,在這個閃亮點上幫助孩子製造助緣,然後再慢慢滋養它、培育它,在條件俱足之下,孩子才可發光發亮。父母還要幫助孩子培養慈悲心,多與他們一起布施,如參加公益善事,培養孩子有易地而處的思惟,多去善待和體恤別人,讓孩子養成慈悲對待一切眾生的情懷,讓孩子成為一個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兒童」。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蓮社學校
地址:粉嶺一鳴路12號
電話:2675 4411
網址:www.bcklas.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