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疲勞不是懶惰!專家解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警訊
每天清晨醒來,卻仍感到疲憊不堪,身體沉重如鉛?工作或學習時精神狀態總是差強人意,回家後只想躺在床上,這種情況是否已經成為你的日常?請注意,如果這種狀況持續超過六個月,你可能已經患上了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簡稱 CFS)。本文將帶領你了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診斷以及治療方法。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
當身體經過詳細的檢查,並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因素,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簡稱 AID)、慢性感染或發炎、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有連續六個月以上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虛弱疲勞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就可能會被歸類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癥狀
各年齡層都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案例,但好發族群為 40~50 歲的成年人,特別是無法適當調節壓力的人,而且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多。不過,可別因為覺得疲憊就認為自己有慢性疲勞症候群,也要參考有無其他癥狀,包含:低度發燒(35~38.5 度)或畏寒、喉嚨痛、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結(直徑小於兩公分)、全身肌肉無力、肌肉痠痛、即使從事過去可勝任的活動,仍會產生全身疲倦感並持續 24 小時以上、廣泛性頭痛、移動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無紅腫現象)、精神或神經癥狀,如畏光、暫時性視盲、健忘、躁動不安、思考力衰退、無法集中精神、憂鬱等、睡眠障礙,如嗜睡或失眠。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成因
慢性疲勞症候群也被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簡稱 ME),在醫學上對此的具體成因有許多推論,但確切原因仍未知,所以也沒辦法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樣可以事先預防。以下是可能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病毒感染、免疫系統問題、荷爾蒙失調、憂鬱症。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
由於慢性疲勞並沒有確切的成因,所以也沒有專屬的治療方式,但目前在醫學界較支持的方法為運動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適度的運動可以提昇體能,且運動會讓大腦分泌腦內啡(Endorphin),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好;認知行為治療法則是由專業的醫師或心理治療師,每週一次、每次約一小時的治療,瞭解病患對疾病的想法,找出病患對症狀或疾病本身的錯誤的認知,並給予調適正確心態的技巧,並給予情緒上的支持,進而改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