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兒童蛀牙要平衡口腔酸鹼 牙髓發炎須杜牙齦
撰文:劉承昕 | 編輯:SundayKiss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蛀牙在香港是非常普遍的牙齒問題。牙醫指,五歲孩童缺乏牙科保健知識,故據衞生署統計半數人有蛀牙經歷。 「學童升讀小學後開始有牙科保健,故兒童蛀牙人數比例隨之下降;即使與其他地區比較亦相對較少。 不過,小學以後沒有牙科保健;加上本港成人對牙齒護理不足,故有約九成人患有蛀牙。 年紀愈大,有蛀牙的人數比例亦愈高,逾99%的65歲以上長者有蛀牙,人均蛀牙逾十隻。」
兒童蛀牙:口腔酸鹼度低
不少人以為,口腔食物殘渣是蛀牙元兇,但原來這非事實全部。 口腔存在不少細菌,食物殘留在口腔中,便會與細菌、唾液形成薄而透明的牙菌膜,黏附在牙齒表面。 其後,細菌會將食物殘渣分解, 期間產生的酸性會令口腔酸鹼度下降,並侵蝕牙齒。 當酸鹼度跌至5.5以下,便有機會形成蛀牙。每次進食後口腔均會經歷這個蛀牙高危期,令牙齒受損。
惟隨著食物分解完畢,以及唾液分泌逐漸增加平衡酸性,口腔酸鹼度會回升,蛀牙風險亦下降。至於輕微受損的牙齒,亦可透過自來水或唾液中的礦物質修補損害。但若牙齒受損太多,未必可在下次進食前完全修復。
久而久之,受侵害位置愈趨嚴重,形成蛀牙。在多種食物中,以甜食及高糖分飲料被分解時產生的酸性較多,繼而會將蛀牙高危期拉長,當中以汽水、檸檬茶尤甚,故此有甜食容易引致兒童蛀牙的說法。
至於飯、麵包、餅乾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亦含有糖分,所以較易 引致蛀牙。 另外,不少人為減肥,會採取「少食多餐」飲食模式,但其實此舉會增加蛀牙風險。 原因是每餐相隔時間較短,令牙齒修復的時間縮短,以致其未完全復元時,便再受另一次侵害,較易蛀牙。
患者牙齒受損初期,僅其表面琺瑯質出現鈣質流失,繼而有不顯眼的白斑或黃斑,但未形成牙洞。 因此,一般人於此階段難以察覺問題。 隨著鈣質流失愈來愈多,黃斑便會變成黑斑,再轉化成牙洞,形成蛀牙。
這時食物殘渣可藏於牙洞內,加速蛀牙惡化;若患者吃甜食,蛀牙惡化速度會更快。 當牙洞已深至象牙質並近牙髓位置,會令患者飲凍、 熱飲品或吃甜食時,有較敏感反應,例如感到患處刺痛。 若牙洞再深入牙髓,患者便會感到明顯痛楚,甚至併發牙齦發炎、 牙瘡及牙周病等,患處劇痛。 這種痛楚更可延至頭部及肩膊,令患者難以忍受。
倘現色斑 應盡早求醫
患者由輕微蛀牙至感到痛楚,其 過程約以年計的時間;孩童則由於琺瑯質及象牙質堅硬度較低,相同過程可快至三個月。 部分患者中,尤其是不懂自理的嬰兒,以及血液糖分較高的的糖尿病 患者,有較大機會出現暴延蛀牙, 即口腔內同時出現多隻蛀牙。 蛀牙可引致嚴重後果,故一旦發 現牙齒出現不尋常白斑或黃斑,即使並未感到痛楚,亦應及早求醫。
醫生一般單憑臨床診斷,已可確診患者病情,但如果患處位於較難檢查的部位,例如大臼齒間的牙縫, 則可能需要靠X光造影才可確診。 對於牙齒受損較少者,一般只須早晚使用含氟化物牙膏徹底刷牙,及用牙線,便可補充流走的鈣質。醫生亦可能會為病人在患處塗上 氟化物,以幫助牙齒加快鈣化。
至於牙齒受損較多的病人,醫生則有機會建議其使用含氟化物漱口水,以控制蛀牙惰況。 然而若病人已出現肉眼看得見, 或醫生能用探針刺入的牙洞,便需要以汞合金、複合材料或玻璃離子樹脂等材料補牙。
牙髓發炎 須杜牙齦
如果蛀牙已經深至牙髓,患者便 可能需要接受「根管治療」,即俗稱 「杜牙齦」。 醫生會將發炎的牙髓組織抽出, 再將根管沖洗、擴闊及充填,其後或須裝上牙套保護脆弱牙齒。 整個過程一般須分兩至三次進行。 在牙套未安裝前,病人應盡量避免用受影響牙齒咀嚼硬物。 如果患者牙齒已嚴重損壞,可能 須剝掉,再植牙、搭牙橋或訂製活 動式假牙,減低影響日後進食。
四大護牙法
一般人除用含氟化物牙膏早晚刷牙,以及使用牙線外,亦應透過以下措施,減低蛀牙機會。
1. 減少進食糖分食物
除甜食外,平日很多飲品都含糖分,可引致蛀牙,市民應少食高糖分飲品及食物,以及避免在餐與餐之間吃甜食。至於嬰兒,家長除要為其徹底清潔牙齒外,亦不應將其奶咀浸入蜜糖或糖漿內,更不要在晚上讓其吸啜奶瓶入睡。
2. 使用牙紋防蛀劑(溝隙充填劑)
牙紋是臼齒咬合面上天然的凹陷,較難保持清潔,故容易出現蛀牙。相關問題可向牙醫查詢,是否需要使用牙紋防蛀劑封密牙紋,減低蛀牙機會。
3. 避免「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會令口腔酸鹼度有更多 機會處於5.5以下,並縮短牙齒自然修復時間,應盡量避免這種飲食模式。
4. 定期檢查及洗牙
每年最少一次接受牙科檢查和洗牙, 除可深層清潔牙齒,更可及早發現蛀牙問題,並作出適當處理。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