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飲食習慣增患前列腺癌風險 及早醫治可保性能力
撰文:劉承昕 | 編輯:SundayKiss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前列腺癌成因知多少
前列腺是男性其中一個腺體,體積等同一個核桃。前列腺包圍尿道其中一端,並負責製造精液的其中一種成分。至於前列腺的生長及活動,跟睪丸內分泌的男性荷爾蒙 —— 睪酮有很大關係。除家族遺傳外,高脂肪食物及男性荷爾蒙,均是患上前列腺癌的誘因。以上兩者均會引發前列腺組織病變, 包括前列腺良性增生(即前列腺體積脹大)及癌細胞發展。隨著男性年齡增長,日積月累下,便會形成前列腺癌。因此,大部分患者屬較年長男性。
據香港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約三分之一50歲或以上的男性,前列腺帶有若干癌細胞;80歲或以上的男性,幾近全部帶有前列腺癌細胞。 事實上,近年前列腺癌個案持續增加。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本港前列腺癌個案,由2000年 的683宗,激增逾一倍至2009年的1,484宗。 姚銘廣解釋,港人飲食習慣傾向西化,攝取大量高蛋白質,以及吃高脂肪的肉類和炭燒食物;加上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檢測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殊抗原 (PSA)檢查日趨普及,容易發現不少患上早期前列腺癌的病人,因而令患者數目年年遞增。
早期患者存活率達9成半
前列腺癌可分為四期,第一至第二期屬於早期,癌細胞活動範圍只局限於前列腺內,生長速度亦較緩慢。這個階段的患者,可能完全沒有病徵,或因同時患有前列腺增生,故出現經常尿急、尿頻(尤其晚上)、排尿感到困難、刺痛、尿液帶血、排尿後漏尿等徵狀。若可接受適當治療,五年內的存活率達九成半或以上;十年存活率亦有八至九成。然而,當病情踏入第三至第四期,已屬晚期前列腺癌,癌細胞已開始擴散至其他部位,最常見是盤腔淋巴腺或骨骼。這個階段的患者,最早出現的病徵可能是背痛、臀部痛及骨盆痛。晚期患者五年存活率介乎七至八成;十年存活率僅五成。
微創手術 8日可出院
對於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醫生先會為他們進行初步檢查,包括檢驗其血液中的PSA 指標及直腸檢查。 若初步檢查發現病人前列腺異常,醫生會要求他們接受活組織檢驗。一旦患者被確診患上前列腺癌, 須接受磁力共振檢查,以確定癌細胞有否擴散。 不同年齡及階段的患者,須接受不同治療。對於 75歲以下、第一至第二期患者,醫生會安排病人接受微創手術。醫生會利用達芬奇機械臂,通過病人腹腔進入前列腺,並進行根治性前列腺手術。
個別病症可能要把四週的神經線及組織一併移除,部分病人亦會選擇電療。接受根治手術後數日,病人小腹的傷口,在走動時會感到痛楚,因此須服食止痛藥。醫生亦會在病人傷口附近裝上導管,以收集流出的液體。另外,由於病人控制排尿方面有困難,醫生會為其插上導尿管,幫助排尿。約五至八日後,患者便可出院。出院後,病人可能會出現失禁的情況。不過,九成患者的排尿功能,可望於手術後一年內回復正常。由於病人失去前列腺,以及四周的神經線可能受損,故個別病人的性功能,亦可能受損,因此須接受跟進治療。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或5年內復發
至於75歲或以上、第三至第四期患者,醫生會安排他們接受放射性治療,一般為期八週,每週五次。患者或會出現作嘔、疲累、尿 頻、排尿灼痛及腹瀉等副作用。 這些癥狀一般在治療快將結束前出現,並持續約三週。不過,若 患者癌細胞有擴散跡象,醫生會安排他們進行激素治療,即在病人 皮下注射「腦下垂體下調劑」,以減低男性荷爾蒙的數目。 同時,醫生或會為病人處方抗雄激素藥物,以停止睪丸製造荷爾 蒙。患者或會出現輕微頭痛,以及偶而嘔心等副作用。
局部移除前列腺無礙性功能
早期前列腺癌的病徵並不明顯,大部分病人是透過身體檢查,才被驗出患上前列腺癌。 曾有一名53歲男病人,一年前接受身體檢查時,發現PSA指數超標。醫生為他進行活組織檢驗後,確認患上第一期前列腺癌。
出現短期失禁副作用
醫生跟該名病人商量後,決定透過手術,將整個前列腺移除,切除手術以微創方式,利用達芬奇機械臂進行。 手術後,病人出現短暫失禁等短期 副作用,但康復進度理想,手術後數 星期,已可完全控制排尿。 若病人年齡是65歲以下,進行低風險前列腺根治切除手術時,可能保留四周的神經線, 其性功能一般可以保留。 最後,這名病人的性功能康復進度,亦十分理想。
注重日常飲食 預防前列腺癌
不良飲食習慣是引致前列腺癌其中一個原因,因此,市民必 須注意日常飲食習慣,以預防及減低患上前列腺癌機會。
1.少吃高脂食物 平日少吃紅肉等高脂肪食物,可減少前列腺細胞病變的機會;
2.多飲用綠茶、大豆製品 有研究發現,綠茶及大豆製品的植物荷爾蒙,可減低罹患前列腺癌的機會;
3.每年做體檢 由於前列腺癌的早期病癥不明顯,故年齡達50歲或以上人 士,宜每年做一次身體檢查,以及早發現病情及進行治療。
常吃香腸及煙肉等含高脂肪的食物, 有機會引發前列腺組織病變。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