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識|抗菌素耐藥性死亡率最高6成 4招免墮致死陷阱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顧問醫生(抗菌素耐藥性)馬紹強指,若不解決現有的抗菌素耐藥性問題,每3秒便有1人死亡。但抗菌素耐藥性的帶菌者未必即時病發,只有當身體免疫系統差的時候會發病,死亡率平均是20%至30%,個別的抗菌素耐藥性死亡率高達60%,原因是引起的一些拼發症。他舉例,腸道桿菌出現抗菌素耐藥性的致死率便6成,因為腸道桿菌會入血,出現炎症會令身體有很強的反應,影響了循環系統出現併發症,所以死亡率很高。
健康常識|即食食品的腸道桿菌監測
腸道桿菌的致死率較高,署方抽出9款即食食品並比較過去4年的數據,發現5款即食食品的腸道桿菌含量高於過去水平,包括刺身、壽司、即食蔬菜、燒味、鹵味。
健康常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認知
如何造成抗菌素耐藥性?主要原因是濫用和過度使用抗菌素。署方早前向公眾調查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發現49.7%正確表示抗生素不能用以醫治傷風感冒,44.1%知道耐藥性細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以及42.7%正確理解生或未煮熟的即食食品,與熟食相比更易受耐藥性細菌污染。
健康常識|或需/無需使用抗生素的常見情況
香港醫學會會長鄭志文表示,抗菌素只對病菌感染有效,臨床上決定使用亦基於病菌感染,常見的病菌感染疾病如社區性肺炎、急性咽喉炎、女性的急性膀胱炎、急性中耳炎、皮膚或軟組織感染如發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發作,急性鼻竇炎等。
至於不使用抗菌素的病毒感染,常見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如傷風、感冒、2019冠狀病毒病。大部份腸胃炎由病毒性引起,如諾如病毒和輸狀病毒、手足口病、水痘、麻疹。
健康常識|大眾對抗生素的謬誤
1)服用抗生素可令所有感染的疾病加快痊癒
2)當痰呈綠色時,代表受到細菌感染須服用抗生素
3)當出現過往類似的病徵,代表自行服用相同抗生素即可,毋須求醫
4)當感情好轉便自行停服剩餘抗生素
5)抗生素等於消炎止痛藥
6)耐藥性細菌只會人卜水弓留在體內,不會傳播他人
7)從沒服用抗生素便不會感染耐藥性細菌
健康常識|大眾的健康建議
大眾患病時應如何處理?除了盡早求醫外,醫生提出下列4項建議,包括服用抗生素的方法,以及預防患病的辦法。
1)切勿在沒有處方下自行到社區藥房買抗生素
2)不應服用剩餘的抗生素、切勿與他人共用抗生素和向醫生要求抗生素
3)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能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從而減少使用抗生素和耐藥性發生
4)留意食物中耐藥性風險,包括徹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