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家長必讀!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後常見副作用+自行處理針後不適一覽表!

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持續肆虐全球至今,香港近日更有傳染力極強的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傳播鏈,令社區人心惶惶。為避免變種病毒在港繼續爆發,政府同時擴大接種新冠疫苗安排及疫苗氣泡的處所,家長們都紛紛開始考慮是否應讓子女接種疫苗。與子女下決定之前,即去內文了解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及自行處理部分針後不適的方法,以免事後不知怎樣處理!

接種新冠疫苗後有可能出現甚麼副作用?

隨著政府的疫苗擴展計劃,建議已接種兩劑疫苗的市民,相隔六個月後均可接種第三劑疫苗,以及12至17歲青少年可接種第二劑疫苗。另外,政府宣佈在農曆新年後擴展疫苗氣泡,市民進入食肆及表列處所需接種最少一劑疫苗,相信會令全港打針的人數逐步上升。

疫苗

全港首兩劑接種人數已逾7成¹,陸續有不少青少年決定接種第一針,因應專家建議,由1月1日起,接種復必泰的青少年會於大腿前外側中段部位進行肌肉注射,以減少心肌炎的引發。但部分家長仍然會擔心疫苗有機會出現的副作用對子女的身體造成影響。無疑約1成人接種疫苗通常會有一些常見副作用,即證明疫苗在起作用,成功激活身體的自我免疫反應。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等症狀,一般大多數人會在幾天內消退;也有些不常見副作用,程度各有輕重。立即一表看清在港供應的疫苗有機會遇到的副作用!

疫苗
非常常見的副作用
(10%)
  • 注射部位疼痛、腫脹
  • 疲倦
  • 頭痛
  • 肌肉痛
  • 關節痛
  • 腹瀉
  • 發燒
  • 寒顫
常見的副作用
(1% – 10%)
  • 注射部位發紅
  • 噁心
  • 嘔吐
不常見的副作用
(0.1% – 1%)
  • 淋巴結腫大
  • 感覺不適
  • 手臂疼痛
  • 失眠
  • 注射部位發癢
  • 過敏反應(如皮疹或瘙癢)

(資料來源:香港衛生防護中心²)

公開針後6大個人護理方法

成功接種新冠疫苗後,大部分常見副作用通常是輕微且短暫。可是,接種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強弱均因人而異,面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父母又可以如何幫助子女處理針後不適?接種者又有甚麼值得注意的事項?

  1. 宜時常留意自身的反應和觀察皮膚狀況
  2. 盡量多休息、多喝溫水
  3. 避免做劇烈運動及吃刺激性、煎炸、高油、高糖食物
  4. 如注射部位感到疼痛和不適,可用常溫的水或凍水沾濕毛巾,敷在患處,並稍微作適量的運動
  5. 如有發燒症狀,可沖暖水涼以作紓緩;但避免沖凍水涼,因會令血管收縮而引致血壓上升
  6. 倘若副作用持續超過2天或接種24小時後注射部位的發紅或疼痛增加,請盡快求醫

藥物可紓緩接種後不適?

除了以上常見疫苗副作用自行處理的個人護理方法,離不開緊記多喝水、要維持充足的睡眠、敷濕毛巾等,以紓緩發燒、肌肉痛、針口痛等可預視的疫苗副作用。

疫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³,如果接種疫苗後確實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發燒、頭痛、肌肉痛等症狀,可服用含「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止痛藥作藥物治療,有助緩解症狀引起的不適。撲熱息痛溫和,不會刺激胃部;如選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需留意其較多的副作用。

選購止痛藥時,記得先詳閱產品盒上的指示及標籤說明才使用;如有肝腎病問題或酗酒人士,服用撲熱息痛前應先諮詢醫生或社區藥劑師的意見。然而,則不建議接種疫苗前預先服用止痛藥以預防副作用。若沒有任何症狀出現更毋須服用相關藥物。

常見副作用 個人處理方法 藥物紓緩
注射部位反應

(如疼痛、發紅、腫脹)

冷敷注射位置 可考慮服用撲熱息痛
頭痛 多休息、按摩頭痛位置
肌肉痛 按摩疼痛位置、可作適量運動
關節痛 多休息
發燒 多休息、多喝水
發冷
疲倦
噁心
24小時後注射部位發紅或疼痛加劇 盡快求醫
48小時持續高燒達攝氏39度以上
嚴重過敏反應

若你對接種新冠疫苗有其他疑問或接種疫苗後出現不尋常症狀,宜諮詢家庭醫生意見,並了解更多疫苗資訊。

資料來源:

¹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zh-HK/dashboard (14 Dec 2021 Version)

²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COVID19VaccinationFactSheet_Comirnaty_CHI.pdf (24 Dec 2021 Version)

³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covid-19-vaccines/advice (15 Nov 2021 Version)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