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經痛原來生了朱古力瘤? 婦科醫生:嚴重可致不育
撰文:Chloe | 圖片:Thinkstock | 資料來源:婦產科醫生張智、香港基層醫護女性健康聯盟
持續經痛勿忽視 朱古力瘤 可致不育
台灣一名25歲女性飽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難忍長期嚴重經痛才去就醫,檢查後發現卵巢兩邊卵巢均長出6公分以上的朱古力瘤,正因囊腫過大財導致她經痛嚴重。女性往往會視經痛為理所當然,忽視其嚴重性。經痛問題相當普遍,有些人只是稍感不適,有些人卻痛足整個經期,女性往往會視經痛為理所當然,婦產科專科醫生張智指女士須正視經痛問題,及早求診治療,否則會使病情加劇,嚴重的甚至會誘發急性盆腔炎,增加患者不育的機會。
成因不明
朱古力瘤 正確學名是子宮內膜異位,目前醫學界對此症的成因不明,不過與月經有莫大關連,月經是指子宮內膜脫落的組織由陰道排出的過程,估計可能是月經倒流,令內膜組織流到卵巢、輸卵管或其他盆腔等位置,使瘀血積聚造成一個或以上的血泡,日積月累形成朱古力瘤。醫學上暫未找出血塊要積聚多久,才會演變成 朱古力瘤 。病發期可長可短,女性首次來經後便有機會患上,張醫生指最常發病年齡層介乎30歲後期至40歲初,位置通常在兩邊卵巢,主要病徵有經痛、經期長、經血量多、不育,又或是行房時感覺疼痛等。
閱讀更多:桑寄生蓮子蛋茶 「調經茶」治經痛降血壓寧神安眠
10%女性會患上朱古力瘤
張醫生稱 朱古力瘤 是常見的婦科疾病,約10個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中就有一個會患上,醫生會因應 朱古力瘤 的多少、大小、發病位置、黏連程度分4級。一般來說,只是血泡又或 朱古力瘤 小過3cm,只發生於一邊卵巢,且沒有黏連情況,屬第1級;第2級的 朱古力瘤 大過3cm,其他情況相對加劇;至於第3、4級的 朱古力瘤 大至8cm或以上,而且兩邊卵巢均有發病,且黏連情況亦相對嚴重。張醫生指由於病徵不明顯,故患者一般難以察覺,臨床個案中,較多發現屬於第3及第4級。
方健儀陳嘉容均是朱古力瘤患者
前無綫電視主播方健儀去年12月於社交平台分享躺在病床的相片,並透露自己剛接受手術,將體內留在已久的「朋友」清除,她康復後出席活動時表示自己患有 朱古力瘤 ,已做微創手術割除。另外,名模陳嘉容在2004年就驗出患有朱古力瘤,原來她自13歲首次來經後,每次整個經期都會感到劇痛及冒冷汗,有時連路也走不了,陳媽媽認為是身體虛弱所致,便讓她食燕窩、雪蛤膏等進補,可惜經痛未有改善。直至她一次身體檢查,照超聲波發現有5粒 朱古力瘤 ,最大1粒達5cm,還黏連腸臟,最終需做手術把朱古力瘤全部割除。
閱讀更多:10招暖宮方法 宮寒可致經痛
切除朱古力瘤 微創手術較有效
朱古力瘤 一般屬於良性,但有少部分為惡性,更有1至3%出現異變,會以照超聲波檢查作診斷,同時會有癌指數測試,用來分辨是癌症還是子宮內膜異位,正常是35度,100至200度大機會是子宮內膜異位, 若是1,000度以上,就很可能是癌症,張醫生指愈早做手術愈好。確診 朱古力瘤 後,如情況較輕微,可用避孕丸、避孕針及黃體酮荷爾蒙的藥物治療,壓抑經期、經量,經痛相對都會減少。相反, 朱古力瘤 大過1cm以上,張醫生指較難用藥治療,一般建議做微創手術,用腹腔鏡在肚臍兩邊開5mm的洞,將 朱古力瘤 切除。
朱古力瘤復發率達三成 避吃雌激素過高食物
手術後可打收經針GnRHa(荷爾蒙壓抑劑),直接壓抑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使身體出現3至6個月假停經,減低復發率至30%,期間可能會出現潮熱、心煩、失眠等更年期副作用。此外,在子宮內放入黃體酮環,也能壓抑雌激素,減少經量、經痛,有效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的復發機會。 朱古力瘤 雖沒有預防方法,但張醫生指雌激素也有影響,過高會刺激子宮內膜異位,故體形肥胖人士要特別注意,因脂肪會分泌雌激素,另外飲食上,如大豆類、淡水魚、燕窩、雪蛤膏、當歸等應盡量避免進食。
閱讀更多:經期飲食養子宮必學! 3大養生食物舒緩經痛
1分鐘自測 子宮內膜異位風險有幾高?
結果:如有3項以上答「是」,表示你有可能已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
月經期間 / 來經前後出現的症狀
曾因受經痛困擾以致無法工作/上學/出席社交活動,或影響日常生活
曾於月經期間出現腹脹、腹痛、壓痛(按壓腹部時感到疼痛)
曾於月經期間出現腸胃不適情況,例如:噁心或嘔吐;腹部絞痛及出現肚瀉 / 便秘情況
其他症狀
經常出現全身無力、疲憊等狀況
曾於進行性行為時感到疼痛
曾有過敏,並於月經前後及期間情況轉壞
個人 / 家族病史
家族中曾有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曾患 朱古力瘤
曾出現流產、不育或宮外孕
曾患上免疫系統疾病或以下疾病︰甲狀腺疾病 / 類風濕關節炎 / 紅斑狼瘡 / 纖維肌痛 / 多發性硬化症 / 慢性偏頭痛
曾進行盤腔手術例如腹腔鏡檢查,而懷疑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未曾確診
*以上問卷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求醫需要及醫生建議。
網上問卷:www.your-life.hk/zh/period-pain-test
資料來源:香港基層醫護女性健康聯盟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