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燒】關心妍誤信偏方 幫發燒愛女沖凍水涼「降溫」
撰文:Chloe | 圖片:關心妍IG
關心妍誤信偏方 幫發燒愛女沖凍水涼
近日,近日,關心妍出席活動提到早前於社交網站透露女兒患流感,她表示女兒現時經已康復。初時緊張以為中流感,手忙腳亂幫女兒搵方法退燒。佢表示,有人教沖熱水涼,又有人教沖凍水涼,最後她決定嘗試為女兒沖凍水涼「降溫」。
怎料情況沒有好轉,更令心心凍到打冷震、嘴唇發紫。最後,佢立即帶她睇醫生,結果都要食抗生素。Jade自認是新手媽媽缺乏經驗,所以誤信了偏方令女兒受苦。
【育兒教室】小兒發燒 8大誤解要提防
小兒發燒誤解 1:以為發燒係一種病
造成 小兒發燒 的原因有好多種,而最常見是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其次還有一些自身免疫問題、癌症都可以有發燒的表現。張醫生指,當身體要抵抗病原體,必須增加白細胞的數量,發燒時提高身體溫度是其中一個機制,是一件「好事」,提醒病人身體是需要休息,一齊協助抗病菌的時候。
誤解 2:有理無理先食退燒藥
小兒發燒 大多是因為一般感冒病毒所引起,這一類的發燒通常幾天內就會自動退燒,退燒藥物只是緩解發燒所產生的身體不適,並非殺死病毒,張醫生指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病因,不要強求孩子馬上退燒或要求醫生給予強力的退燒藥。除非高燒不退,加上有脫水的現象,就最好送院觀察治療,並且考慮用點滴的方法補充水分。
誤解 3:高過37℃就以為係發燒
人體溫度一般為37℃,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的活動、情緒的變化、進食、多穿衣服、高濕度的環境,也會使體溫上升,尤其小孩更為明顯。張醫生表示人體溫度37℃,只是一個參考,高半度、一度未必是真的發燒,只有溫度持續一段時間或超過38℃,才可視為發燒。
誤解 4:邊種探熱方式結果都一樣
口探是最常見的探熱方式,不過與耳探、肛探、腋探相比,量度出的溫度不一定最準確。張醫生指四者當中,其實以耳探和肛探這兩個位置的溫度比較穩定,量度的結果更準確。至於口探,會容易因食物的溫度而有所改變,而腋探會因為衣服的多寡和環境溫度而受到影響。
誤解 5:發高燒唔醫就會燒壞腦
發燒是身體在調動自身的免疫系統,讓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進一步感染。張醫生指一般發燒本身是不會燒壞腦,但是,如果出現發燒的原因是由於大腦受到感染如腦膜炎或腦炎,大腦便可能會受損,建議如果孩子有不適 ,尤其是年幼者,最安全還是看醫生,以找出病因、評估與治療。
誤解 6:一味加被焗到出汗就會好
發燒時通常都伴有發冷情況,張指全因為身體發熱,血液回流到體內,手腳會變得冰凍,而由於身體熱但是手足的末梢神經卻感到溫度偏低,所以有時冷時熱的情況。此時,好多人會在睡時,蓋上厚被,焗一身汗來,這傳統做法未必一定有效,輕微的出汗有助調節體溫,但不可勉強,同時,一定要換去濕透的衣服。
誤解 7:酒精抹身涼浸浸去降溫
在發燒時,血管會擴張,幫助身體散熱,但老一輩對於兒童發燒,都會用酒精來擦拭皮膚,希望藉酒精揮發,令身體溫度降低。不過,據張醫生笑言這種古老降溫法功效根本沒用,酒精蒸發能吸收熱量,感覺像一陣清風拂過,從而降低體溫,然而效果不大,而且會令病人感到非常寒冷,對於兒童來說,會十分抗拒。
誤解 8:發高燒一定大病纏身
高燒持續,一定令家長們分外憂心,但原來不一定愈高溫情況愈嚴重,張解釋,發燒的溫度只是其中一個指標,孩子的精神狀態如何也很重要。舉例來說,如果孩子體溫較高,但精神狀態可以,一般不用太擔心,相反,如果孩子體溫只是稍高,但是精神狀態很差,我們反而要小心跟進。
幼兒發燒 5招降溫大法
1) 飲水降溫
發燒期間要多飲水去補充身體水分,從而降低血液體溫,及避免因發燒期間流汗過多而脫水。另外,水分可以是白開水,亦可以是小孩喜歡的飲品。
3) 多飲母乳
發燒出汗會令身體失去水分,吃母乳的嬰兒發燒時,增加母乳餵哺的次數,可補充水分。
5) 打開窗戶
BB發燒時,宜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打開窗戶、開空調或用風扇,讓寶寶感覺舒適些。
陳宙成
簡介︰現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的急症科專科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他明白父母疼愛子女,一旦孩子生病,總會非常緊張,用「最好」的方法為孩子處理。但要謹記,處理方法必須正確,才真正對孩子有好處。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