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疼痛或潛在大病 養和醫生拆解痛症3大治療方法
痛症是甚麽?
都市人因疾病或壓力引致疼痛的情況愈趨普遍,若痛症持續超過三個月,對患者的睡眠、情緒、集中力、與家人關係及社交生活都有負面影響,實在不容忽視。養和進行了一項有關痛症的問卷調查,共收集3,018名受訪者的意見,包括981名(33%)男性和2,037名(67%)女性,以了解他們的疼痛情況和處理疼痛的方法。
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半(2,306名)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曾經歷疼痛,並以女性居多,約八成受訪女性表示過去一個月內身體有痛症。逾半受訪者表示疼痛涉及多於一個部位,而逾四成受訪者更出現持續三個月或以上的慢性疼痛問題。受訪者一般會採取不同方法解決疼痛情況。此外,約半數受訪者認為疼痛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甚至會導致情緒及精神健康問題。
痛症=病?訊號是甚麽?
養和醫院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麻醉科專科醫生張志偉指:「病人痛就是痛」,要在病人痛楚的感覺下,幫助他們找出成因,因為不可以概括將痛的感覺列入精神問題,處理疼痛更是基本人權。被問及疼痛成為疾病的訊號,他指,痛楚成為持續性已是警號,毋須等待到「十級痛中的五級痛」,並形容五級痛已經較嚴重。至於痛症要如何處理,視乎病情醫生會判斷,亦有國際性的指引說明病況和需要的治療方法,適當會用介入性治療。
養和醫院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補充,痛的時間是其一個方法衡量,但另一方法詢問患者家人的反應,因為表情都反映病況。並舉例,若患者每天上班都痛得「想爆炸」,日常生活亦不見笑容,都可得知。
養和醫院麻醉科名譽顧問醫生、麻醉科專科醫生李振垣指:「疼痛不只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更會導致睡眠質素差、精神緊張、專注力下降等,為工作及社交生活帶來負面影響。」他指,臨床病例中,每年因痛症而被發現患癌的數目有2至3宗。另外,他有1位肌肉痛的病人因為讀書時期喜歡運動,這經歷令其身體有勞損,到工作後因為無可避免的工作狀況和所面對壓力,引發成為一個較大的問題。
前3位常見疼痛部位
調查提及,常見疼痛部位以肩頸居多,佔表示有痛症的受訪者之62%,其次是腰背和頭痛、涉及手腳及膝蓋的痛症。介乎18至34歲的年輕受訪者中,較多表示不確定疼痛的原因,亦有人認為是「身體機能退化」、「血液循環」或「受傷」所致;35歲或以上受訪者則大都認為疼痛是「身體機能退化」所致。當經歷疼痛,近六成受訪者選擇以休息緩解,其他方法包括按摩或冷熱敷(47%)、放鬆或運動(39%)、服用止痛藥(37%),有三成受訪者表示除了採用其他方法外,亦會選擇求醫(31%)。
調查亦顯示,痛症會為患者日常生活帶來不少影響,接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最甚者是影響睡眠作息;對上班一族來說,痛症也對工作的效率及表現構成影響。有44%的受訪者認為疼痛會令人情緒和精神健康欠佳,22%更指社交及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痛症3大治療方法
介入治療
屬入侵性治療,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的痛症科醫生施行。其中,射頻治療需在X光或超聲波輔助下,醫生把電極針插至目標神經範圍,針頭釋放射頻能量達到攝氏42度以上溫度,以破壞神經纖維,阻截神經傳遞痛楚信號。
冷凍治療
醫生會把冷凍探針置於目標神經附近,透過液態二氧化碳製造攝氏負78度的冰球,以低溫破壞神經組織,削弱神經傳遞痛楚的功能,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脊髓刺激療法
張志偉建議,如嘗試過多種方法仍無法止痛,可考慮脊髓刺激療法,通過手術把起搏器植入體內,起搏器所發出的電流能夠改變神經活動,阻截傳遞至大腦的疼痛信號,達致較持久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