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捩頸點算?可能是頸椎勞損的徵兆-骨醫教你3招改善瞓捩頸
資料來源:香港港安醫院 骨科顧問醫生沙惠良醫生|編輯:Prudie|圖片:Shutterstock
「瞓捩頸」是什麼?
「瞓捩頸」又稱落枕,正確學名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往往是睡覺時頭或頸部長時間打側及扭轉,以致附近的肌肉拉傷發炎或痙攣,常見的涉及範圍包括: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和提肩胛肌。
平日缺運動,也易「瞓捩頸」
瞓捩頸患者以成年人居多,不少人發生瞓捩頸後都覺得是由於枕頭不適合所致,但其實問題的出現是往往涉及多種原因所造成,枕頭不合只是其中之一。
例如平日壓力大、缺少運動、睡姿不良等,甚至冬季寒風或空調吹出來的冷風都可以是瞓捩頸的誘因,當這些因素損及中央神經導致肌肉突然收縮,便可引起發炎。此外,經常使用手機的低頭族,亦可能因頸椎弧度減少而難以受力,以致也較易出現因神經反射而引起的瞓捩頸症狀。
患者在睡前通常沒有任何徵兆,直至一覺醒來,才感到頸部疼痛,不能擺動。有些較嚴重的個案,可能連刷牙、走路或咳嗽也會感到肩頸劇痛,痛楚更可以伸延到肩膀甚至前臂。
「瞓捩頸」勿冰敷
輕微瞓捩頸一般休息數日可康復,患者可以先嘗試暖敷,以熱毛巾做約15分鐘的簡易紓緩,熱度以攝氏45至55度和暖狀態為宜,有助放鬆肌肉,加快康復。千萬別冰敷,以免刺激肌肉進一步收緊,肩頸因而硬上加硬。
同時,患者亦可嘗試做一些簡單的頸部伸展動作,例如將頭部緩緩地向左右兩邊移動,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切忌因痛楚而不去郁動,以免令肩膀肌肉更加僵硬。但謹記伸展時一定要放慢及輕柔,以防用力過度或會令症狀加劇。
經常「瞓捩頸」,小心導致頸椎錯位
如果休息後,瞓捩頸的症狀沒有改善甚或惡化,便應求醫治理,醫生可利用物理治療及藥物等,為病人解除痛楚。
另一方面,假如經常發生瞓捩頸,有可能是頸椎長期勞損的警號,反映頸椎周邊的韌帶已經鬆弛,失去維護頸椎關節穩定的功能,必須盡快接受治療,否則可能會令頸椎神經或頸神經因受壓迫而引發身體出現許多不適症狀,甚至可導致頸椎錯位、椎間隙變窄、頸椎正常弧度改變等慢性頸椎毛病。
瞓捩頸 3大解決方案
1. 頸部伸展運動
平常則應多做頸部的伸展運動,可增加柔軟度,減少拉傷的風險。
2. 合適的枕頭
要避免瞓捩頸,大家應選擇合適的枕頭,避免過高或者過低導致頸部承托不平均。枕頭亦應該不只墊着頭部而令頸部懸空,增加壓力。
3. 避免不良的睡覺姿勢
瞓捩頸其中一個因素是不良的睡覺姿勢,如不要趴睡把頸部扭向一邊,更不要躺在床上玩手耭。
沙惠良醫生是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骨科顧問醫生,並獲取以下專業資格 :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土
- 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骨科院士
- 香港骨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骨科)
常見問題:
問:甚麼時「瞓捩頸」?
答:睡覺時頭或頸部長時間打側及扭轉,以致附近的肌肉拉傷發炎或痙攣。
問:「瞓捩頸」的正名是什麼?
答:「瞓捩頸」又稱落枕,正確學名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甚麼時「瞓捩頸」?
睡覺時頭或頸部長時間打側及扭轉,以致附近的肌肉拉傷發炎或痙攣。
「瞓捩頸」的正名是什麼?
「瞓捩頸」又稱落枕,正確學名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