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病菌或經糞便傳播!廁所防疫5步曲助你遠離細菌

健康
大家都知道戴口罩、勤洗手,可以減少接觸細菌的機會。然而,細菌和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很多,除了大眾普遍都知道會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播外,其實亦有機會在糞便造成傳播!所以即使盡量留在家中減少外出,亦需做好家居內的清潔,尤其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廁所!做好廁所防疫5步曲,對遠離病菌有一定幫助!

1. 牙刷毛巾勿放馬桶附近 隨時引致「糞口傳染」

沖廁時濺起的水花和氣流會令細菌充斥整個廁所,糞便中的細菌因而有機會依附在廁所內的個人用品上,例如毛巾、牙刷,而當我們刷牙或使用毛巾洗臉時,便有機會病從口入,即「糞口傳染」。

防疫
使用沾上了細菌的牙刷刷牙,便有機會病從口入

2. 沖廁前蓋上廁板 減少細菌傳播

早前有研究指出,每5名港人當中只有1人會蓋廁板沖廁,可見大家對此方面的衛生意識仍有不足。

如廁後若不蓋上廁板沖廁,沖廁的氣流其實可將排泄物中的細菌沖至6呎外,猶如細菌大散播!所以細小的廁所經常成為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細菌的藏身之所,家長應好好教導小朋友如廁時必須要蓋好廁板才沖廁。

防疫
沖廁的氣流可將排泄物中的細菌沖至6呎外,所以謹記必定要蓋廁板沖廁

3. 定期注水入U型渠 預防病菌散播

2003年的沙士病毒在糞便內可存活長達4日,足以證明我們如廁後更應小心處理。最近越來越多科學研究顯示,新冠狀病毒與沙士一樣可在糞便內存活,更有不少確診個案人士的糞便樣本對新型病毒呈陽性反應。

而當年沙士病毒在住宅大廈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大廈的U型去水渠乾涸,令病毒經飛沫倒流傳入廁所,因此衛生署亦建議市民可以定期注水入U型渠,例如每星期將約半公升的清水倒入所有排水口,確保U型渠的隔氣彎管內有足夠的水,便能有效預防疾病傳播。

防疫
定期注水入U型渠能有效預防疾病傳播

4. 建立使用濕廁紙習慣 徹底帶走細菌污垢

如廁後,大部分人會用乾廁紙清潔,但其實只用乾廁紙未必能完全清潔乾淨。因為糞便的狀態每日也不盡相同,不同的黏稠程度的糞便也有機會殘留污積。清潔不當的話除了會引發痕癢不適、產生異味之外,反覆擦拭更可能會令皮膚受傷遭受感染。

防疫
乾廁紙和濕廁紙搭配使用,便能確保如廁衛生

所以應該建立排便後使用濕廁紙的習慣,因為濕廁紙的紙質比乾廁紙更厚更柔軟舒適,容易抹走殘餘糞便及細菌。在防疫期間,如廁前更可先用濕廁紙清潔廁板,抹走附於廁板的細菌。濕廁紙要識揀,Andrex皇冠濕廁紙可輕易於水中分解,可直接沖落馬桶非常方便,如果用錯濕紙巾或一些難以分解的產品,分分鐘會造成淤塞。

如果家裡有小朋友,更可從小訓練他們用濕廁紙的習慣,如廁自理更輕鬆乾淨,衣物不再有「便便漬」!

5. 如廁後用梘液洗手 低成本高效益防疫

很多人如廁後只用清水洗手,以為這樣就足以把手上殘留的細菌都洗掉。但有實驗證實只用清水的話,幾乎完全不能洗掉手上的細菌,而效果最明顯的方法就是用梘液搓手至少20秒,並且抹乾雙手。世衞更有數據指出,這個小舉動正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防疫方法。小朋友於家中經常走動、觸碰不同物品,所以在進食前,家長應加以提醒要用梘液徹底洗手20秒。

防疫
手心、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和手腕都是要洗淨的範圍

防疫時期除了要減少社交接觸,在家時亦要留意家中每一處的衛生情況,例如不起眼的廁所,卻能搖身一變成為病菌的溫室!做好廁所防疫5步曲,便能減掉不少隱藏在廁所的衛生危機,帶大家遠離病菌!

(部分資料由Andrex提供)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