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女子食魚生致口咽感染 喉嚨鑷出長3.8cm寄生蟲
撰文︰Christie|圖片:新傳媒資料庫|資料來源:《科學警報》、《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魚生暗藏長達3.8cm寄生蟲
《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引述一宗刊登於《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的病例。日本一名25歲女子進食魚生後,因在第5天開始感到喉嚨痛,遂往東京聖路加國際醫院求醫。該名女子的血液及其他方面的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惟在扁桃腺左側發現一條正在蠕動的寄生蟲。
該條寄生蟲被醫生證實為偽地新線蟲(Pseudoterranova azarasi),呈黑色,長3.8厘米,寬0.1厘米,正在蛻皮,屬於第四階段幼蟲。偽地新線蟲屬海獸胃線蟲科的罕見線蟲,也是蛔蟲,主要透過食用魚生感染。現時日本、北太平洋國家、荷蘭、南美已有700多宗病例,不過大部分為胃部感染的個案。
魚生致口咽感染不常見
醫生用鑷子取出寄生蟲後,該名女子已無大阻礙,並表示下次吃魚生前,也會三思而行。報告亦指出,口咽感染很少見,有機會引致咳嗽,甚至喉嚨麻痺綜合症。不過這類感染的治療方法比一般胃部感染簡單,只要將寄生蟲取出就可復原。
延伸閱讀
【刺身惹禍】一星期食4次三文魚刺身 15歲少女爛腎兼行動遲緩
消委會曾測試市面上的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發現大部分樣本被驗出含汞(俗稱水銀)的有機化合物甲基汞,10個樣本更嚴重超標。台灣亦有醫師分享,一名15歲少女因愛吃三文魚刺身導致汞中毒,而患上慢性腎臟炎,行動和講話亦變得遲緩。
15歲少女狂食刺身汞中毒 腎衰竭行動遲緩
台灣腎臟科洪醫師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過去診治的案例,一名15歲少女因尿液出現泡泡,被媽媽帶去就診,檢查後發現少女患上腎盂腎炎還有一些慢性腎絲球炎和慢性腎衰竭,因此有蛋白尿跟潛血的狀況。醫師觀察發現少女說話、行動有明顯遲緩,故向其媽媽詢問關少女過去的狀況。
原來少女從4、5歲食三文魚刺身,一直食到15歲。事由少女的祖母因擔心4歲的孫女挑食,認為魚肉含有不飽和脂肪酸、DHA對大腦很好,便一星期餵孫女食3至4次三文魚刺身,望改善營養不良問題。於是醫師轉介少女到神經內科,最後發現女孩因長期大量食魚生導致汞中毒。
食魚生或致汞中毒
魚類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低脂、含有奧米加3(Omega-3),對孕婦、小孩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洪醫師藉這個案例解釋,旗魚、鮪魚、鮭魚等這類大型魚屬於生物鏈較後面的生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會過高,人體攝取過多會影響身體,因此建議若食用這些魚類的生魚片時,最好一個月不要超過2次,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節目中,另一營養師也提醒,現今海洋污染問題重重,大型魚類因食物鏈的關係,體內沉積的重金屬污染也往往較高,因此她建議,吃魚最好選體型中小型的魚類為佳,例如像是鯊魚、旗魚、鮪魚、油魚等體型較大的魚類盡量少吃。
人體內甲基汞含量最高通常是腎臟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膳食所含的甲基汞會迅速被人體的胃腸道幾乎完全吸收(達95%)。甲基汞較無機汞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甲基汞可經血液進入身體各組織。人體內甲基汞含量最高的器官通常是腎臟,但受甲基汞影響的則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按糧農組織/世衞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的建議,每人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6微克甲基汞。
重金屬可損害嬰幼兒腦部童發育
汞可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是發育中的腦部,因此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宜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可能較高的魚類,當中包括體型較大或捕獵性魚類。雖然人體會自然排出甲基汞,但由於過程緩慢,需時可能超過1年才可令體內的甲基汞含量大減,計劃懷孕的婦女應在最少1年前,開始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以免影響胎兒。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