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足患者天生足部變形 家長憂影響走路 醫生指非絕症 剖白曾被患者感動到
資料授權:受訪者袁智斌醫生 | 編輯:Sunday Kiss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馬蹄足的病徵
馬蹄足會出現在單腳或者雙腳,主要形容患者天生足部,腳腕位置向下拗;中足,即腳板位置向內拗;足部後面的腳筋會比較緊。袁智斌醫生表示幾十年前患有馬蹄足的小朋友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醫治,長大腳部就會畸形,行路時就會只能用前足腳背掂地而行,腳踭不得掂地,形態猶如馬蹄一樣,所以被稱為馬蹄足。
馬蹄足的成因
袁智斌醫生解釋,基本上所有馬蹄足患者的足部變形都是先天性,在媽媽懷孕階段就會發生,主要分為兩大類別:
香港最常見的馬蹄足大多是位置性,軟組織類別。媽媽懷孕時,子宮裡面可能有胎水少,或者空間擠逼問題,胎兒整個身體會摺在一起,足部在此時有機會變形。
比較少數而更嚴重的類別是胎兒脊椎有問題,或者遺傳性的軟組織疾病,可能腳、膝頭位置天生都有畸形情況,甚至影響到肌肉、骨骼生長都有同樣問題,他們將要接受更複雜的治療。
馬蹄足治療方法
袁智斌醫生指馬蹄足這個病症並不常見,一萬人當中只有三、四個患者。以香港這些發達地為例,無論產前,還是嬰兒出世後都會有醫生檢查,基本上絕大多數情況都會診斷得到。即使是結構性,例如脊椎生長不良,以致神經線天生有問題,其實產前檢查照超聲波都會發現到。而產後就會交由兒科醫生幫嬰兒做一系列檢查,當中包括足部檢查,看看有沒有變形的情況。如果有,醫生會立即轉介到骨科醫生,趁筋腱縮得更加厲害之前,醫生會盡早治療,對患者日後的生長、發展會比較好。
他強調:「及早診斷好緊要,出世頭幾日已經作咗適當診斷就要立刻處理,基本上腳形、患者成長(如行路)都好正常,無咩問題。」
打石膏
大部分馬蹄足患者治療方法都是打石膏,因為小朋友的軟組織很柔軟,所以醫生一般都要打六至八個石膏,每次趁石膏未硬之前,會用手矯正他們的腳形,每星期幫他們調校角度、位置,逐步拗成正常的形態。因為醫生不會一下子將患者的馬蹄足拗成正常腳形,而是慢慢幫他們改善腳形,所以一般小朋友的適應力都無問題,不會感到疼痛、不舒服。袁智斌醫生參考了外國馬蹄足患者報告的數據,其實有八成以上的患者都能成功透過打石膏改善腳形。
鬆筋手術
有少部分患者腳形未改到最完美,醫生會在他們腳跟位置做一個小手術,在腳踭後面開一個只有幾毫米的小切口,幫比較緊的阿基里斯跟(俗稱後腳筋)鬆一鬆,成效會好好多。所以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都不會感受到很嚴重的痛苦。
矯形鞋
為了減低復發機會,患者要穿矯形鞋三、四年後,隨著他們成長,醫生會幫他們調校腳外旋的角度。
袁智斌醫生補充,有一半馬蹄足情況都會出現在患者雙腳,問題反而不是太大,因為雙腳都有同樣情況,改善完腳形會回復對稱。但如果馬蹄足情況出現在單腳,那隻腳普遍會較正常腳形小,患者可能會覺得肌肉上相對沒這樣有力,但對於日常生活、運動來說,就沒有大問題。
醫者仁心 幫貧窮山區患者回復正常生活
袁智斌醫生現職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他指自己曾做過公立醫院醫生,當年有段時間在中國內地偏遠貧窮山區工作,曾經處理過馬蹄足患者的個案。他指當地醫療落後,一出世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長大後到了10多歲,足部已經完全變形,要用前足腳趾、腳背行路,結果出現嚴重併發症:「拗到好似C字咁,行到隻腳又損、又腫、又痛,印象好深刻。佢哋仲有大把日子要行路,但行一步都痛,而且不斷整損隻腳又會發炎。」
他形容那些個案很難處理,因為患者長大後,骨骼、筋腱、韌帶都已經變到很硬,關節都因為足部長期變形而有所捐壞,所以他要為患者做更為複雜、困難的骨頭切割手術,將骨頭切下來,再將幾塊骨釘在一起,砌回正常腳形。同時他要為緊的筋腱做延長,甚至要做轉移,例如原本在後面的筋,要將分轉做前面,分均分散足部的力量。
半年後,他會回到同一地點幫患者覆診,看看患者手術後康復的進度:「佢哋會有明確進步,起碼用到腳板嚟行路,可以著返正常嘅鞋,我哋會好感動。」但他再次強調,香港不會發生類似嚴重的個案:「無可能小朋友忽略咗咁多年先發現,不過喺落後啲嘅地方就好常見。」
社會上有聲音對馬蹄足存在著誤解,以為是不治之症,但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樣走路的。想了解更多關於馬蹄足的資訊,請登入:https://clubfootzone.wixsite.com/my-site
常見問題:
問:甚麼是「馬蹄足 」?
答:「馬蹄足」指患者足部天生變形。
問:「馬蹄足 」可以根治嗎?
答:「馬蹄足 」患者接受適當治療後,即可好像正常人一樣活動,如爬利、行路一樣沒有問題。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
甚麼是「馬蹄足」?
「馬蹄足」指患者足部天生變形。
「馬蹄足 」可以根治嗎?
「馬蹄足 」患者接受適當治療後,即可好像正常人一樣活動,如爬利、行路一樣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