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孕期或分娩後「症狀消失」屬暫時 8成患者分娩後復發
廣告
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長期疾病,即使透過手術清除異位的內膜組織,若沒有進行長期治療,將來復發機率亦較高。惟部分患者趁著手術將子宮內膜異位的組織移除後,懷孕成功率或會上升,在未諮詢醫生的情況下自行決定不再服藥,以便實行「造人」計劃,亦有少數患者發現分娩後症狀看似「消失」,誤以為痊癒,因而不再服用長期藥物,均可能會導致復發。對此婦產科專科梁巧儀醫生表示:「由於卵巢於懷孕期及分娩後會暫停運作,因此經痛、腹脹等部分症狀得以紓緩,但一旦卵巢回復正常排卵,孕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便會逐漸出現。」
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影響精子及卵子結合
子宮內膜異位更會間接影響精子及卵子結合成胚胎,梁醫生解釋:「主要因月經倒流引致的炎症有機會令到盆腔及子宮的環境受影響,而作為胚胎生長環境的子宮『變差』時,精子及卵子便較難結合成胚胎,因此患者能成功懷孕的機會亦會因而降低。」
荷爾蒙藥物週期較短且不會積聚體內
由於手術或對患者造成影響,因此醫生一般建議4厘米以上的朱古力瘤才需進行手術,至於4厘米以下的朱古力瘤,患者可透過荷爾蒙藥物進行長期治療,以控制病情。目前醫生主要處方混合型口服避孕藥及口服黃體酮為治療藥物,兩者皆可減少雌激素分泌及抑制排卵,當中口服黃體酮更可抑制子宮內膜生長,減低病變機會。而現時新型口服黃體酮的藥性亦較短,一般數天內便能代謝排出,藥物並不會殘留於體內,停藥2個月後便可回復正常懷孕。
分娩後停藥復發率高達8成
女士在懷孕期間,卵巢便會停止運作,而一旦體內荷爾蒙出現變化及月經暫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便會停止,因此令部分患者出現「痊癒」的錯覺,誤以為不需要繼續用藥。惟此舉除增加復發風險外,萬一因復發而需再做手術,便可能會增加二次手術後對卵巢造成傷害的風險,梁醫生表示:「一般患者認為生育後病情便會有所紓緩,因此忽略藥物及檢查的重要性,而當症狀再次出現時才意識到需檢查,但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已復發。」
長期藥物治療預防復發
梁醫生分享曾有一名患者於20多歲時因朱古力瘤達5厘米而進行手術,術後亦服用荷爾蒙藥物作長期治療,2年後因計劃生育而停藥並成功懷孕。由於患者分娩後覺得症狀減少,便沒有繼續用藥及覆診。惟患者2年後發覺症狀再次出現,經檢查後發現朱古力瘤復發,為了避免病情惡化,現時長期服用口服黃體酮後,病情得以控制,梁醫生藉此亦提醒各位患者切勿輕視症狀,更應每年進行一次檢查以追蹤病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