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

炎夏吃生冷成痰飲 中醫分享2茶療去寒濕熱濕

女性健康

廣告

天氣悶熱,不期然想喝一杯凍飲,但飲得多冷飲加上飲食不當,喉嚨「cam cam 聲」,久而久之便積聚成痰飲,有痰從口中吐出。《金匱要略》提到:「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註冊中醫表示,痰飲由水濕轉化而成,濕聚為水;積水成飲,飲凝成痰。痰飲一經形成,會引起各種複雜的病理變化,宜及早治理。

撰文:易思敏 | 編輯:Sunday Kiss | 相片:新傳媒資料庫

不少人誤解,在夏天多飲冰凍飲品,才會出現痰飲徵狀。註冊中醫嚴耀堅表示,其實痰飲是體內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具有重濁和黏滯的特性。 這種病理產物,一經形成,便成為一種新的致病因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繼而引起各種複雜的病理變化。若不及早治理,病情會纏繞不清。

炎夏吃生冷成痰飲 中醫分享2茶療去寒濕熱濕
不少人誤解,在夏天多飲冰凍飲品,才會出現痰飲徵狀。

據悉,痰飲由水濕轉化而成,濕聚為水,積水成飲,飲凝成痰。從形質的角度看,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更清者為水。痰飲的起因可以是外感寒濕、飲食不當和勞累所傷。「 患有痰飲的人士,體徵方面,可發現患者一般有較厚舌苔,中醫稱為滑苔、膩苔。」 嚴耀堅說。
痰亦分熱痰和寒痰,患熱痰者出現口渴、怕熱、想飲水、臉紅、心情煩燥等表癥,寒痰則呈怕冷、手腳冷凍。

痰飲阻血氣運行肢體麻木

「臨床上,痰飲可以引起咳喘、眩暈、胸痹、癲癇中風、痰核、瘰癘及癭瘤等,並會反覆發作。」嚴耀堅指出,痰飲一旦形成,可阻礙體內氣的運行,影響臟腑氣機的升降,流壑於經絡中,阻氣血運行。

炎夏吃生冷成痰飲 中醫分享2茶療去寒濕熱濕
臨床上,痰飲可以引起咳喘、眩暈、胸痹、癲癇、中風、痰核、瘰癘及癭瘤等,並會反覆發作。

痰飲停留於肺內,令肺氣的宣發和肅降受到影響,呈胸悶、咳嗽及喘促等症狀。
痰飲困於中焦脾胃,則出現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大便溏泄等症狀;若流注於經絡裏面,易令經絡的傳導受阻礙,氣血運行不順、肢體麻木及屈伸不利。若結聚於局部則形成痰核、瘰癘等潰瘍性疾病。
痰飲上逆可見眩暈;水流注於下,可見足腫;濕凝注於肌膚表皮,可見身重;濕停滯在中焦脾胃,影響脾胃運化。
如痰結於喉中,可見咽中如有腫物感,形成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之症。
中醫嚴耀堅表示,一旦痰火擾亂心神更可導致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甚至發狂。

要避免出現痰飲,嚴耀堅忠告市民,平日宜多做運動,少食油膩及生冷食物,保持充足休息,合理進食,保持心情舒暢。

炎夏吃生冷成痰飲 中醫分享2茶療去寒濕熱濕
要避免出現痰飲,嚴耀堅忠告市民,少食油膩及生冷食物。

「 心情差,不想吃東西,會因而影響脾胃運化( 中醫用語 ),造成肝鬱犯脾,引起痰飲積聚,故此心情舒暢,有助減輕痰飲情況。」

痰飲患者需飲食清淡 針灸治療

飲食方面,嚴耀堅建議,患痰飲者飲食要清淡,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膩、煎炸和生冷。

炎夏忌吃生冷防病寒濕積聚成痰飲

患痰飲者除透過中醫處方治療外,嚴耀堅指針灸治療亦有效用,施針於足三里、豐隆、百會、風池、外關、公孫、列缺和照海等穴位,病情淺者接受針灸一次也有機會痊癒。

炎夏吃生冷成痰飲 中醫分享2茶療去寒濕熱濕
患痰飲者除透過中醫處方治療外,嚴耀堅指針灸治療亦有效用。

足三里是治療消化系統各種疾病的第一穴,又是全身強壯穴,功效健脾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豐隆則為治痰的特效穴,袪痰化痰,止咳平喘,寧心安神。

寒濕及濕熱保健療方

陳皮杏仁飲

此飲料適宜寒濕較盛者飲用,一週飲一至兩次。
材料:陳皮 10克、杏仁10克、生薑10克、水 500毫升
做法:將材料及水一起煮滾,加少量糖調味,熱飲即可。

薏苡仁柑桔飲

此飲料適宜濕熱較盛者飲用,一週飲一至兩次。
材料:薏米 30克、鹹柑桔一至兩個、水 500毫升
做法:將薏米及水煮滾後,將薏米水和鹹柑桔調和,剩250毫升,即可飲用。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