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尿片的適當時機
撰文、圖片:卡師奶德國幼稚園
戒尿片要順應孩子步伐
解開尿片,隨之而來是一陣清泉,這種境況,大概不少父母都經歷過。大家在慨嘆BB最喜歡在換片期間解放時,有否轉個角度想想,他們其實是不喜歡弄髒自己,不想在尿片大小便?
大約兩年前跟一個朋友閒談,她說到她幾個月大的女兒會在廁所大便,她還告訴我,當BB吃飯時突然煩躁不安,大概就是想上廁所。然後,她又提及她母親說當年BB九個月大時,便成功戒尿片了。
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該隨他們的步伐,讓他們可以輕鬆學習、成長和發展。在幼稚園工作時,見差不多所有孩子都已戒尿片,而幼稚園根本沒有換片的設施,所以在自己生孩子之前,我只希望可以讓他在上幼稚園前戒尿片。BB出生後不久,跟母親閒話家常時,她說「當BB大一點時,你可以試試讓他習慣每天同樣時間大便⋯⋯」母親的話,左耳入,右耳出,因為我還是覺得不用急著「訓練」BB。
我家BB兩個大的某一天,我聽到他在辦大事,突然想起那個朋友和母親的話,心想反正他要開大,一試無妨。於是,我解開他尿片,抱著他在廁所上。這是他第一次「上廁所」。結果,他真的在廁所完成大事!
由那天起,每天早上,BB起床,我便抱他上廁所。出乎意料之外,不用訓練,當我把他放好在馬桶上,他便會來一泡大WeeWee,然後便是PooPoo。由他自己醒來,到我被他吵醒,到我起來抱他到廁所,到我把尿片解開,再到我把他穩妥地放在馬桶上,他才來一泡尿。說來有點不可思議,但他的確在「等」我準備好才解放。
還原基本步 - 排便溝通
這種抱BB到廁所大小便的習慣可不是甚麼新鮮事,在現今世界,還有不少地方的媽媽不用紙尿片。中國的開襠褲原來不是笑話,而是為了方便帶孩子上廁所。只是我們太習慣用尿片,都忘了最簡單直接有需要便上廁所的道理。
這種習慣近幾年由不少父母重新發現,歐洲和美國的媽媽把它稱之為「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直譯「排便溝通」,簡單來說,就是看BB的眉頭眼額神態舉止而知道他們想開大開小,於是帶他們上廁所或是在痰罐解決。(英文「Potty」聽得多講得多,中文「痰罐」真係幾廿年冇講過)
習慣抱我家BB到廁所至今近四個月,也說不上成功戒尿片,但他很少會在尿片大便,換片方便得多。在午睡前後、出門前、回家後我們都會帶他上廁所。最近,我們到樓下吃晚飯回家後,又或是他午睡後,抱他上廁所,就在放穩他在馬桶之際,他便立即來一個WeeWee,再摸摸他的尿片,有時還是乾的。
排便溝通的好處
從觀察嬰兒的動靜看出他們有排便的需要,然後帶他們到適當的地方(廁所或是痰罐)解決。這個做法好處很多:
一.順應自然
哺乳類動物的天性,都不會想自己被大小便弄髒,作為世上最聰明的動物,人類的嬰兒,又怎麼會是例外呢?初生嬰兒哭,很多時都是因為肚餓或尿片髒了,既然他們不喜歡髒尿片,可以選擇的話,又怎會想在尿片解決,弄髒自己呢?讓BB光著屁股排便,似乎是最貼近他們天性的做法。
二.貫徹始終
之前未帶我家BB上廁所的日子,聽到他在尿片痾了PooPoo,我們會望著他,叫他努力加油Push Push Push,而不是帶他上廁所。我們由嬰兒出生開始,便教他在尿片大小便,於是他們習慣了。可是,當他們習慣了,我們便開始推翻他自出娘胎以來的習慣,要他們到廁所大小二便,可想而知他們會有多迷惘。相反,如果從小開始坐馬桶、坐痰罐,他們便會習以為常,到他們一天控制自如、準備好跟我們溝通,可以開始戒尿片時,如廁訓練的過渡該會自然得多。
三.乾爽衛生
不少父母會把BB的衣服跟成人的分開洗,因為成人的衣服髒和多菌。無論成人的衣服有多髒,也不會及大便髒吧?怎麼我們不能接受把成人和BB的衣服混在一起,卻能接受BB的Patpat長時間跟大小二便接觸呢?透過排便溝通法,BB不在尿片大小二便,大大減低它們接觸BB PatPat的時間。當BB的PatPat長期保持乾爽,也自然減少尿疹。
四.方便簡單
自從我開始抱我家BB坐廁所起,他多在廁所大便,很少在尿片大解,這四個月以來,我們很幸運,沒有試過要在家以外的地方跟他換黃金片。當他在馬桶解決後,我會抱起他,在洗手盆沖沖屁股,印乾後便包回尿片,不斷抺PatPat的情境不再,方便簡單得多。
五.建立良好溝通
BB有便意時,膀胱會感到壓力,因而有不適的感覺。這時候,他會煩躁不安,我們會抱他哄他餵他娛樂他,直至終於忍不住在尿片解放後,他們才會安靜下來。如果我們透過觀察他們的動靜,當他們有需要時,便可以舒適地解放,減少不安的時間,我們也不必費盡心思猜度BB的心意,到頭來,原來他們只是想痾WeeWee或PooPoo。
六.少用尿片
只要我們成功在適當時間讓BB排便,他們不弄髒自己和尿片,我們便少用一塊尿片,既環保,又省錢。如果你像我一樣用布尿片的話,這樣可以省卻很多洗黃金的機會,方便得多。
何時實行?
這個抱BB上廁所的習慣被外國父母稱為「Elimination Communicatiion(排便溝通)」,而不是「Potty Training(如廁訓練)」。是溝通,不是訓練。
抱BB上廁所,不是為了訓練他,而是訓練父母,讓我們看懂他的需求,滿足他排便的需要,給他一個乾爽的PatPat。這種溝通法越早開始越好,由出生起至六個月大是黃金時期,因為嬰兒不想弄髒自己的本性還在。只要我們在適當時,或他們有需要時給予BB光屁股排便的機會(外國父母稱之為 Pottytunity = Potty + Opportunity ),他們便會自然解放。
怎樣才是適當時機?
要在適當的時候讓BB排便,可以靠他們的生理時鐘。跟成人一樣,BB在睡著時,不會排便,所以在他們一早醒來時,便是最好時機,幾乎是百發百中的,除了WeeWee還會附上PooPoo。除了早上醒來,BB午睡後要排便的機會也很高,我家BB最近午睡後尿片多數是亁的。
BB不想便便弄髒自己,他們同樣不想弄髒抱著他們的父母,因此BB在孭帶時,也傾向不排便。所以,我們可以在把BB從孭帶抱出來時,給他們一個Pottytunity。
除了靠生理時鐘,我們也可以看BB的動靜。當他們無故變得不安時,很有可能是有便意,可以試試解開尿片讓他們排便。BB放屁,也就是大便的前奏,這時抱他們上廁所,是一個黃金機會!
如果BB未即時排便,我會跟他談話唱歌,多等一會,但如果他開始哭鬧,我便會抱起他,免得他對廁所留下壞印象。
不在尿片大小便,那該在哪裡去?
換著是一個六歲的孩子,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理所當然,我們甚至會覺得「咁都要問?」但對於初生BB,我們太習慣用尿片了,竟然沒想到尿片以外,BB還可以有其他選擇。
父母可以抱著BB在洗手盆上,讓他們照著鏡子看到父母;可以把痰罐或任何合適大小的容器夾在父母腿間,再抱著BB;又可以用兒童廁板,扶著BB直接坐在馬桶上。我知道未必所有人都能接受BB在洗手盆大小二便,同時又懶得洗痰罐,於是一開始便直接抱BB坐馬桶。大家可以自行發揮創意,開創無限可能Pottybilities (Potty + Possibilities)。
近年越來越多父母會順應孩子的步伐,由他們自然發展,於是他們等孩子準備好,才開始如廁訓練,這樣「等」到三四歲才成功戒尿片也不足為奇。這樣等,比大哭大鬧的角力,無疑是較溫和的做法。但如果他們可以由出生起習慣以最自然的方法,光著屁股排便,不用威迫利誘他們上廁所,一試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