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煙

戒煙成功爸爸的心聲:唔想子女吸二手煙及三手煙

家庭生活

廣告

子女曾勸你戒煙嗎?或妳的丈夫有吸煙的習慣嗎?如果有,妳有曾經勸他戒煙嗎?又能否成功戒煙?很多媽媽都遇到一個問題,老公都要當爸爸了,還經常抽煙,叫他戒煙,又戒不掉。如果妳也有這個煩惱,不妨讓他看看這位成功戒煙爸爸的心聲。

編輯:Sunday Kiss | 授權轉載:口罩男 | 資料來源: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

當爸爸後,還能抽煙嗎?

我朋友懷孕之前,曾經問她老公:「要是我懷孕了,你還要抽煙嗎?」她老公的回答是:「等懷孕了,再說。」等懷孕了,他老公改說:「會少抽一點。」最後小孩都出生了,他乾脆直接躲到「看不見」的地方抽,所以幹嘛勸、幹嘛講 ? 戒煙如果不是自己心甘情願,旁人講再多也沒用,因為他們可以不吃飯,就是不能不抽煙。

戒煙爸爸

當爸爸後,到底能不能抽煙、要不要抽煙,我想答案在,你自己想給「家人跟小孩」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跟空間,畢竟你的行為會嚴重影響到不抽煙的人。

我的煙齡不算長,只有四、五年,戒煙之前一天一包是極限,「會戒煙」並沒什麼扣人心弦或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也從來沒人用離婚或分手來要脅過我什麼,很單純就是我老婆懷孕了,我要當「爸爸」了。

這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公平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抽煙的人永遠不覺得煙味很臭,甚至不覺得自己身上或手上,會有什麼味道,但卻苦了身邊不抽煙的朋友或家人,這真的很不公平。二手煙到底臭不臭?對已經不抽煙的我來說,「非常臭」。這裡我用了「非常」兩個字,我想不抽煙的人,應該很認同。

有菸癮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只要別在小孩或家人的面前抽煙,不就好了?陽台、窗外、廚房,甚至走到家裡外的便利商店抽,這樣總可以了吧?那請問殘留在您的頭髮、衣服、甚至皮膚上的三手煙,究竟該怎麼處理?您抽完煙,緊接著跟小孩來個熱情的熊抱,甚至親小孩,這樣對嗎?還是你認為,洗個手換個衣服就沒事了?(三手煙是指殘留在身上、家中各種東西或物質上,會產生致癌物質,雖然看不到也聞不到,但會長達三個月以上)

當爸媽後還能抽煙嗎?一個成功戒煙爸爸的心聲

「哪有這麼嚴重?就算有殘留也沒有這麼誇張吧,外面空氣一天比一天惡劣,走在馬路上,每天帶著小孩上下學時,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都比煙味還嚴重幾十倍,平常都不知道吸了多少進去,不要講的好像抽煙的人,都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一樣。」

以前老師常講過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明知道香煙經過燃燒,會產生出四千多種化合物,還有四十幾種的致癌物質,自己抽,導致身體不好就算了,吐出的二手煙、殘留在身上的三手煙,你要繼續當沒事?也許你會說,網路上那些研究數據都太誇張了,根本是危言聳聽,而且就算研究數據是真的好了,我的身體好壞自己會負責。那請問你老婆、小孩的身體,誰負責?她們的意見跟想法,你又問過嗎?

這篇文章絕對不是什麼勸善文,更不是要有小孩的家長,一定要戒煙,或是開始讚揚歌頌那些,戒煙的爸爸/媽媽包含我在內,都好棒棒、好讚讚,絕對不是。因為,又不是我在吸你的二手煙,又不是我坐在充滿三手煙的汽車上,又不是我住在滿桌滿地都是煙屎的環境中,那些都是你身邊的家人、老婆、小孩要去承擔的,你抽不抽,真的不關我的事。

當爸媽後還能抽煙嗎?一個成功戒煙爸爸的心聲

重點是,你身邊的人是迫於「無奈」,只能跟你妥協,還是心甘情願的接受,你吞雲吐霧的這個習慣。

你總要問一問人家,或是考慮一下他們的心情吧!

畢竟婚後的我們,都不再是一個人了

我身邊很多抽煙的爸爸或媽媽,你能說他們就是壞父母嗎?絕對不是。反之,很多會抽煙的父母,愛小孩愛到一種不可思議,教育小孩,也教育的很成功。只是,既然都這麼疼愛小孩了,為什麼不能為了小孩,「再好一點」、「再努力一點」、「再愛自己一點?」,把這個壞習慣改一改呢?

婚後有了小孩還是想抽煙,當然可以,這並沒什麼對錯,只是想抽煙之前,是不是該先徵詢另一半跟家人的同意,畢竟這個家,不是只有你在住而已,尊重跟接納身邊人的意見同樣很重要。

身體是你自己的可以不珍惜,這沒人可以說什麼,但對不抽煙的人來說,卻連坐著要陪你一起承擔那些後果,對他們來說,這不是很冤枉的事情嗎?

何況會勸你戒煙的人,往往都是愛你而不是要「害你」,我想這一點,你應該比誰都清楚才對。

抽煙

三手煙的害處

「三手煙」是指吸煙後殘留在衣服、牆壁、家具、地毯、靠墊,甚至頭髮和皮膚等的煙草殘餘化學物。煙民就算在戶外吸煙,尼古丁還是會附著在吸煙者身上,當吸煙者回到室內,這些尼古丁物質便四處傳播。

由於幼兒會四處爬來爬去、嬉戲,較成年人更易近距離接觸到殘留物在家俬和衣物表面的有毒煙草物質,他們甚至會把有毒物吃下肚,所以特別危險。

專家指出,煙霧中的微粒,能造成兒童認知能力出現缺陷,暴露在這環境中愈長,孩子的閱讀能力便會愈差。調查亦顯示,同吸煙者長期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會提高25%。

三手煙更會引起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問題,增加嬰幼兒哮喘幾率,讓他們體質下降,增加中耳炎風險等。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