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生

港大生博物館實習 親辦工作坊 赴京交流 看香港文化生態 2招找未來規劃

專上教育

廣告

港大生Ryan參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去年推出的「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越來越多來自香港及內地的年輕文化工作者加入其中,尋找文化交流與學習的機會。來自香港大學,主修中國歷史及藝術史的畢業生盧綽桁(Ryan),便是本屆計劃中的一員。在訪問中,他與我們分享了參加這一計劃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在文化事業上的夢想。
港大生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港大生Ryan疫情後 催生文化熱情

當被問及為何會參加此活動時,盧綽桁坦言,疫情期間無法外遊,讓他與朋友開始利用空餘時間走訪香港各地的博物館和文化展覽。這樣的活動讓他驚喜地發現,展品背後的歷史及藝術內涵使人著迷,並開始對博物館產生濃厚的興趣。「當我得知這個計劃不僅能夠參與兩地的文化交流,還可以在文化機構進行實習,便覺得這正是探索香港文化生態的好機會。」因此,他便毅然報名參加了此項計劃,希望能更加深入地認識並理解香港文化機構的運作方式,及其在本地文化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港大生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港大生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習 從旁觀者變參與者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實習環節給盧綽桁帶來了與以往參觀博物館截然不同的視角。「作為普通遊客,我一直認為博物館行業帶有一種神秘感,對其背後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流程不甚了解。」他回憶起實習期間,自己不僅親身體驗了不同部門的工作內容,還參與到學校團體工作坊的構思和操作之中。「這些工作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原來博物館不僅是展示文物的場所,也是推動教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機構。」在他眼中,能夠將自己對歷史和藝術的熱情融入到實習工作中,讓他對文化事業有了更深的理解。

港大生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養成文化敏感度與觀察力

成功加入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的背後,盧綽桁認為,與其說是刻意為計劃準備,不如說是平日積累的文化敏感度讓他符合了計劃的要求。「香港的文化活動、展覽、藝術節,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現象,都是『文化』的一部分。」盧綽桁指出,如何在生活中留意這些細微之處,並將它們轉化為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申請者需要具備的素養。「將這些觀察內化,並在計劃中尋求答案,應該是所有參加者的共同點。」

港大生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從探索到專注

雖然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實習與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內容不完全一致,盧綽桁並未因此氣餒。相反,面對並不熟悉的工作領域,他逐漸從中找到了新的興趣和樂趣。「我並非教育專業出身,原本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學習及參與部的工作,」他說,「但隨著工作逐步展開,我發現將知識轉化為教材的過程充滿挑戰,但也很有成就感。」他提到,實習期間,他嘗試將大學中學到的歷史知識和研究技巧應用於實際操作中,這樣的經驗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激發了他投身藝術教育的決心。

港大生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北京之行親身體會古都文化

參加雙城計劃的另一亮點,便是有機會參觀北京,並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環境。盧綽桁特別提及了一次胡同之行,他與北京的導覽員一同走訪了這片充滿歷史氣息的老城區。「導覽員沿途為我細數胡同的歷史、建築特色,還講解了政府為保護古建築所推行的政策。」這場非正式的交流讓盧綽桁感受到北京的社區情懷,從居民日常生活的視角重新認識這座古都。「與其說是一次文化之旅,不如說是一次生活之旅,讓我切實感受到城市中的人文氣息。」

港大生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做好未來規劃 確立文化事業的職業目標

盧綽桁表示,這一年來參加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的經歷,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生涯規劃。他坦言,過去對未來感到迷茫,但如今已經堅定了投身文化事業的決心。「這個計劃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文化事業的多元性,以及文化對社會的重要性。」盧綽桁希望未來能夠在文化領域中發揮自己的所長,讓更多人認識並理解藝術與文化的價值。「我希望能在文化事業上貢獻自己的知識,讓藝術與文化能夠為更多人帶來啟發。」

作為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的學員,盧綽桁透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實習,以及北京的文化探索,不僅深刻體會到文化事業的多樣性,更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這項計劃無疑在他心中種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也讓他對文化工作充滿了熱忱與期待。在香港這片充滿活力的文化土壤中,相信他未來會在文化領域大放異彩,成為一位推動文化交流的青年先鋒。

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