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子女

人才子女Vs 本港學童 小一「戰場」不在官津小而是在直資和私小

小學

廣告

人才子女|報稱港府的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有12萬獲批,約9.5萬名受養人隨同獲批人抵港。知道這個消息,在今年升小統一派位結束後,有些家長替子女報讀五間至十間直資或私立小學來「迎戰」。其實,與人才子女競爭小學學位的戰場,是直資私小,不在官津小?
人才子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才子女在港較本地學童有著數?

為什麼我說本港學生競爭小一學位的對手,是在直資或私立小學呢?首先,我們要看看政府有沒有「着數」給人才子女。所為「着數」是指他們有的機會,而本地小朋友沒有的。根據教育局非本地兒童入讀公營學校的條件通告,「批準多三項人才計劃入讀公營及直資學校並獲得政府津貼」;即是和本地小朋友一樣,得到津貼一樣, (因為直資小學及中學,是部分得到政府津貼的) 如果是一樣,人才子女在港入讀小學,便沒有「著數」了。

人才子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才子女在自行計分上較蝕底

以下, 讓我們看看人才子女與 本港學童申請小學的學位機會的多少。 人才子女申請官津他們一定也要過「自行分配」和「統一派位」這兩關 ,而在這兩關,他們都是處於不利地位 :因為他們的父母既不能替他們取得世襲位又因為他們在國内就讀,連那10分舊生分也沒有,因大部分人才子女只有15分,(長子5分和適齡兒童10分);以香港兒童有些取得25分,有些取得20分,15分 難以入讀心儀小學;至於統一派位,如果他們住在名校區又運氣好,取得個「靚」的隨機編號, 便有機會取得一個學位;但本港學童一樣可以有幸運之神眷顧, 也一樣可以獲派到好學位,所以在統一派位這方面便打個平手。

人才子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叩門面試人才子女語言力較不利

你會問,在叩門這階段,人才子女會否機會大些。 其實叩門,大家也是機會平等的。 人才子女的普通話可能會好些,英文卻未必好過香港兒童, 而粵語亦可能會差些。所以在叩門 ,人才子女應該比不上香港學生。

人才子女取不到上風 本地學童家長誼多培養

你可以說,到四、五月, 人才子女可以申請插班。 是的,不過人才子女可以申請,香港的學童也一樣可以。而插班是需要考筆試和面試的。 沒有研究證明人才子女小學的中英數好過香港的學童。 其實只要香港的家長有培養子女筆試的經驗 , 人才子女應該輸蝕給香港的小朋友的。 如果在插班面試失敗了,便沒有面試的機會了。所以就算在插班, 人才子女也取不到上風。

人才子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才子女誼申請直資或私小

綜合以上幾點,我的結論是:如果人才兒童申請報讀官津小學,入到心儀名校的機會會低過在港兒童。反而如果他們申請直資或私立小學, 被取錄的機會會大些;因為直資小學收生標準與官立和津貼不同 。 所以我的結論是,人才兒童與本港兒童競爭學位的戰場在直資和私立小學而不在官立和津貼小學。

人才子女 趙榮德(趙Sir)(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趙榮德(趙Sir)(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