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參與首個海綿生物多樣性調查 學保育及生命教育
了解海綿生物的重要性
海綿是一種極為古老且簡單的多細胞水生動物,它們的形態多樣,包括表覆狀、桶形和花瓶形等。這些生物在大約五億年前就已出現在海洋中,它們的身體構造允許利用水流進行攝食、呼吸和排泄等生命活動。海綿的存在對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它們通過過濾水流,參與珊瑚礁系統中的養分循環,並改善水質。此外,海綿在醫學研究上也具有潛在價值,如在抗癌領域的應用。
學校與港大的合作 學生積參與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將生物科技教育納入常規課程,設有先進的生物科技實驗室供學生使用。學院與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Juan D. Gaitan-Espitia助理教授合作,讓學生參與實際的科研活動。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萃取DNA進行海綿物種的鑑定和辨識,所有研究樣本均在學校的生物技術實驗室處理。
學校歷史與研究項目
該校校長黃仲奇表示,學校與高等學府的合作已有數年歷史。過去,學生已參與過塑膠降解和海草族群研究等項目。此次參與海綿多樣性調查,不僅是對學生能力的肯定,也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專家與研究隊伍的重要角色
生物科技研究校隊由陳嘉儀博士領導。她指出,「珊瑚礁普查基金」是一個國際知名的機構,其香港總幹事紀力偉先生是一名資深潛水及海洋生態專家,對整個研究團隊的樣本採集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研究計劃的目標與學生的實踐經驗
研究計劃的首階段旨在為香港的海綿物種進行有系統的記錄,逐步建立香港的海綿資料庫,促進本地海綿的保育,及推廣生物多樣性。調查將使用傳統的分類方法及更先進的DNA條碼技術以辨識不同的海綿物種,例如使用帶有 EDX 的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研究針狀體的組成、大小和形狀。
學生的個人成長與學術進步
此外,計劃也對學生個人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參與計劃的學生Kayed和Noren分享了他們的學習經歷,如何通過實驗提升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甚至在數學成績上也有所提高。前者Kayed表示,本身對海洋生物認識不多,但踏入學校實驗室時,看到豐年蝦、馬蹄蟹後大感興趣,令他愛上生物及生物科技,「做實驗時必須非常細心,不可以分心」。實驗不但擴闊Kayed的眼界,更令他的數學成績有所進步,「做實驗時需要計數,令我平日做數學題目時更加專注,更能準確地計算出答案」。中三學生Noren表示計劃豐富了她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讓她更了解自己的興趣,更考慮明年高中時選修科學科目。
學校致力推動科研學習
為讓初中學生有機會學習應用科學,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自2019年將生物科技納入學校科學學科課程,學生在三年的初中課程中,認識科學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學校更成立生物科技研究校隊,供對科學領域感興趣的學生參與。校長黃仲奇表示,「任何年級的學生只要有興趣,均可參加與大學及專業機構合作的研究,不一定需要學業成績優異」。黃校長更表示學校大力推動科研,期望透過計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學會學習。他強調學生未必在一個計劃後便立志成為科學家,但相信能「為學生開啟不同能力的門」,學生在過程中所學,必能終身受用。校方希望為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機會,獲得高等教育經驗,達至全人發展,以培育更多年輕科學家,為香港的科研作出貢獻。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將生物科技融入常規課程,以推廣生物科技教育和介紹有關科技的應用,中學課程包含六個主題,分別是中一級的細菌培養和抗生素,中二級的DNA 提取和 DNA 指紋鑒定,以及中三級日常生活和生物科技中的基因改造生物和生物催化劑。有系統的課程令學生對科研投入熱情,在2020年底,校隊曾發表的利用超級麵包蟲降解不同塑膠的研究,協助處理疫下廢物;去年亦曾參與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的口腔癌研究,協助分析醫學影像,以訓練人工智能辨症的能力。 唐初亦獲得優質教育基金邀請,於22/23學年將所設計的「生物科技教育計劃」課程內容結集成教材套,發行與全港中、小學同工分享。
學校對生物科技教育的承諾與展望
自2019年起,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已將生物科技納入學校科學課程,並成立生物科技研究校隊。黃校長表示,學校鼓勵所有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參與科研活動,不論其學業成績如何。他認為,通過這些計劃,學生不僅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也能獲得寶貴的生命教育。而JD博士大讚唐初學生能力,「學生在研究方面的表現超出我想像,海綿研究工作的質量非常高」,學生對科研的熱情讓JD博士留下深刻印象。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
地址:九龍深水埗美荔道11號
電話:2194 5707
網址:www.plktnkjsc.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