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 報附屬中小有優勢
▲ 校董李南玉女士認為, 兒童是獨立的個體, 應尊重他們的個別差異, 因材施教。
大學全力支援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下稱浸幼)創校12年,作為示範學校,校董李南玉表示課程均由浸大持續教育學院的幼兒及基礎教育部策劃,並向老師提供教學指導。經常有來自外國,如美國、英國、台灣等地的教育專家親臨參觀交流,老師也有機會到外國參加研討會等活動,帶來最新的教育資訊。硬件上也得到大學的支持,如大學電腦部門代為引入電子學生證,自動記錄出席日數、親子運動會更可使用浸大的運動場,資源較一般幼稚園豐富。雖然浸幼是示範學校並培訓老師,但李南玉說每班均由正規老師負責,實習老師則以合作形式上課,老師會觀察進度,家長不用擔心會經常更換老師。
▲ 學校擁有設備專業的音樂室,把音樂及藝術教育滲入課程。
設施以兒童為本
浸幼位於浸大的持續教育大樓內,佔地兩層,面積達16,000平方呎, 園內設有室內及室外活動場地,設施都是為幼兒發展而精心設計,如為了訓練學生的大肌肉發展,上落時均使用室外樓梯,台階的高度特別矮,方便幼兒走動。在室外活動場地設有大型塗鴉牆,學生可任意繪圖,訓練創意,牆邊更安裝了水龍頭及排水位,方便老師清洗牆壁,不必留待清潔工處理,可見設計時已考慮教學活動的需要。每位學生更擁有小信箱,老師鼓勵同學互相寫信,不單訓練社交溝通,更增強語文的學習動機。
▲ 每位同學均擁有「私人信箱」,鼓勵學生寫信溝通。
浸大的示範學校
浸大由94年開始進行幼兒教育的教師培訓,並在97年構思成立示範學校(model school),作為學術交流的平台,讓大學講師了解前線教學的需要,把理論應用在實際教學上。浸幼在2000年正式成立,並成為職前學員的受訓場地,園內設有觀察房等特別設施,讓學員在不騷擾孩子的情況下學習。
玻璃有玄機?
因學校經常有本地或外國的教育人員參觀,為免影響學生,浸幼的課室,均設單面反光玻璃窗:參觀者可從走廊看到課室的情況。學校也重視家校合作,家長也可透過此玻璃窗觀察子女,有助改善行為問題,達至家校教育。
方案教學啟發學習
浸幼有大學的背景,熟識各種教育理論,並能把理論套用在教學上,李南玉說浸幼的課程以孩子為出發點,學校實行「方案教學」已超過10年,比其他香港學校走得更早。學生沒有課本,學習都是因應學生而定, 老師們會設下「主題」:如學「食物」時,學生設計餅店,向同學介紹餅店食物;學「動物」時,全班30人分別學習30種動物,並向同學講解自己所學的動物。課堂上老師鼓勵表達意見,更讓他們投票表決,重視學生思考。
▲ 學校以綜合活動增加孩子學習動機,如圖工創作等。
何謂方案教學?
方案教學(Project Approach) 近年才在香港流行,但教學法已有多年歷史,由美國教育學者克伯屈(Kilpatrick,1918)提倡,也受到幼教之父杜威(Dewey,世界首間幼稚園的創辦人)「實踐中學習」的理念影響。方案教學的理念是「以兒童為本位」,着重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學方式重視教師與兒童的互動,主要會訂下「主題(topic) 」和「論題(theme)」作深入研究,加入學習活動,強調「思考」和「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畢業生升讀小學
浸幼與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關係密切,李南玉表示約有50%學生能升讀該校(人數每年不同),也有不少家長選擇其他心儀小學,當中以直資佔多,過去畢業生升讀學校包括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協恩中學附屬小學、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等。浸幼於每年9月份開始收生程序,面試包括會見家長、孩子的單獨或小組面試,李南玉女士表示形式年年不同。作為資深教育工作者,她建議家長選校前應問自己需要甚麼:如是否想入讀一條龍學校?贊同愉快學習?如家長的價值觀與學校相同,平日對子女作相應的培訓,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與子女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更容易獲取錄。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小檔案
英文校名: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Kindergarten
地區:九龍城區
地址: 九龍塘浸會大學道9號陳瑞槐夫人胡尹桂女士持續教育大樓3樓及4樓
網址:http://www.sce.hkbu.edu.hk/hkbuk
電話:3411 2837
類別:男女
創校:2000年
辦學性質:非牟利
辦學團體: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基督教
教學語言:中文
學費: 預定2012至13年度為每月$3,380(半日班)/ $7,500(全日班),分11個月
學券:沒有
每班人數:約25人
師生比例:1 : 10至11
學校設施: 課室8個、戶外遊樂場、音樂室、多用途室、觀察室、醫療室、語文圖書室等
招生日期: 每年約9月接受申請,11月進行面試,1月公布結果
● 撰文:Sonia Cheung ● 攝影:Clay Lam、Paul Choi(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