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尿片

K1未戒尿片 老師日日投訴 仔直言老師打頭頂 媽媽請網民評理|附3招戒尿片

幼童

廣告

戒尿片是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惟每個孩子成長進程不同,有的入讀幼稚園前歲半至兩歲期間,便能開始戒尿片,也有一些小孩需要更多時間學習,因人而異,所以急不來。其實在戒尿片的過程中,父母、老師都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若踩中地雷,都是傷了孩子心,甚至令孩子出現行為倒退。日前就有位媽媽在網上發帖指幼教老師對未戒尿片的兒子進行投訴,又聽兒子表示被老師打罵,嚇得不想回校。見此,媽媽問一眾同路人如何是好。

撰文:Ruby|圖片:留言截圖、《靠北幼稚園》截圖

讀K1兒子未戒片 老師天天投訴 媽媽苦惱

戒尿片
日前一名媽媽在網上發帖分享還未戒尿片的兒子入讀K1班(即台灣的小班)的經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前一名媽媽在網上發帖分享還未戒尿片的兒子入讀K1班(即台灣的小班)的經歷。事源,該名媽媽有個今年剛滿3歲的兒子,最近開始上K1。由於現年3歲的兒子還未戒尿片,所以媽媽預先跟幼兒園校長交代。當時校長表示學校的K1班裏沒有孩子是穿著尿片上學的,不過也承諾學校老師會幫忙,也請家長努力。

在上學的第一個星期,老師一直都仔細交代孩子在校的狀況,還表示孩子尿褲子,但其他方面都發展得很好。可是,踏入第二個星期,老師便抱怨,指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不斷失禁,更表示這樣會影響到孩子上課,然後說過不停。到第三個星期,老師終於受不了,告訴媽媽每次帶他上廁所,兒子都死皮賴臉的趴在地上,最後更尿到全身都濕了。老師更跟媽媽投訴,兒子跑出課室,更跑到校門說要找媽媽,更坦言兒子的情況根本沒辦法上K1,還表示只會在N班才會教孩子戒尿片,而且兒子又拒絕學習,連N班老師都沒辦法教,所以請媽媽帶孩子回家。

結果兒子情緒、行為有變化 揭學校上課情況

除了學校老師的投訴,媽媽也在兒子的行為看出端倪。在首周上學時,可能因為兒子覺得新奇,富新鮮感。但放學回家,卻感覺到他是開心的。但變化卻在第二周開始,當時事主有跟孩子說在學校上廁所時要記得跟老師說,否則會瀨尿!於是兒子在家也有在上廁所前跟媽媽說,怎料,當媽媽陪兒子上廁所時,兒子叫媽媽壓他的肚子。到第三周,在吃飯時,兒子卻衝口而出說了一句「老師他打我的頭。」媽媽得悉後心裏不是味兒,認為無論是老師的說法、做法,或是孩子的說法,這些行為對一個心智年齡剛滿3歲的孩子,以及剛進入陌生環境的孩子而言有點太強人所難。

戒尿片
原帖截圖(圖片來源:《靠北有稚園》)

媽媽:兒子帶來心理陰影

媽媽回想之前老師投訴兒子哭著跑到校門口,可能也與兒子受到的遭遇有關,而且兒子每晚睡覺都睡很不安穩,有時候還會哭,半夜驚醒喊媽媽。事主看見兒子的情況,無助得向其他媽媽求助。更詢問家長們是否真的幼兒園每個K1孩子都不再使用尿布?為什麼要給孩子這麼大的壓力?

大多網民建議轉校

有熱心網民提議媽媽可以找其他學校,網民以自己的經歷作分享。網民的女兒返幼兒園半年後才能戒尿片,之前女兒都尿在地上,媽媽只好道歉,當時老師卻表示不用道歉。反而安慰媽媽:「很多事情可以用罵的,但大便、尿尿這種事情是要顧及小孩的心情」結果,在戒片前,無論有否瀨尿,學校都能讓女兒乾乾淨淨回家。網友更坦言自己有時比較小人,會偷問女兒老師會不會罵她,有沒有兇她,結果女兒也表示沒有。所以她很感謝學校的老師,所以也希望事主可以找到適合的老師。

戒尿片
有熱心網民提議媽媽可以找其他學校,網民以自己的經歷作分享。(圖片來源: 留言截圖 )

老師的態度需改善

網民表示先不論孩子願意學與否,但老師的處理方法都需要注意。有曾經遇到類似經歷的家長分享自家孩子在2歲半時戒尿片進度不錯,但在同時間孩子轉到幼稚園K1讀書,此後,越來越不順利,最後乾脆憋尿憋大便又不喝水,躁動不安,出現行為退化。後來孩子長大一點,跟媽媽說老師不幫他換褲子,讓他穿濕褲子半天。更稱校長用食指挖殘留在屁股內的大便,更威脅他吃掉。所以戒尿片非只是孩子的問題,過於急躁或用羞辱的方式處理只會適得其反。K1小孩不學習是有原因的,幼兒的不安和學習的困境,無法用語言完整的表達。這時,需要的是專業而不是嫌棄與威脅。最後,媽媽表示司法進行中,提醒事主多注意。

戒尿片
網民表示先不論孩子願意學與否,但老師的處理方法都需要注意。(圖片來源:留言截圖)

媽媽有責任在家好好教育孩子

亦有家長表示戒尿片媽媽、家長都有責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應該在家裡建立,而不是把這些「戒尿布」工作單純交給老師。

戒尿片
亦有家長表示戒尿片媽媽、家長都有責任。(圖片來源:留言截圖)

戒尿片3方法

戒尿片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戒尿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方法1:建立孩子自我服務意識

家長有必要為孩子建立自我服務意識,日常中長輩要忍手,不要出手幫助。孩子就可以學習夾菜,盛飯的動作。試一試,一家人一起吃飯,孩子有自己的一份食物和餐具,好讓他們獨立吃飯。

方法2:日常生活找緊教育機會

自理能力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而來,例如,玩玩具,玩後要自己收拾。生活小事可以成為培養自理能力的教材。當然,爸媽也要向孩子提出適度的協助,由著手幫助他們,到慢慢放手,到最後孩子就能學好一個自理技能。

方法3:家長包容孩子的過錯

在生活中,多讓孩子做,因為事事怕出錯,對孩子事事不滿,然後家長事事包辦,最終孩子一點自理能力都學不了。所以家長,讓孩子參與,讓他們獲取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