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

子女 EMO 掛嘴邊 表現不安+無力感 一文了解成因提升心靈彈性+抗逆力

成長期

廣告

EMO 情緒 | 「我又EMO了」、「他在EMO中」、「這次真的EMO到爆」⋯⋯在當今的網絡時代,”EMO”這個詞彙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語。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很多人都曾經感受到這種情緒波動,這些負面情緒有時會干擾日常生活,若長期未能妥善處理,甚至可能影響身心健康。然而,EMO本身並不可怕,適當的應對反而能幫助個人成長,就像健身一樣,可以學會如何有效管理情緒,增強心靈彈性和抗壓能力。
EMO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什麼是EMO?了解其來源與情緒反應

EMO最初是指「Emotional Hardcore」,一種音樂風格,但隨著時間發展,這個詞語逐漸被用來形容一種情緒狀態,特別是青少年在面對壓力時容易出現的情緒反應。當提到EMO時,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鬱悶、焦慮、不安、無力感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並不罕見,尤其在青少年和年輕人面對學業、職場、家庭或個人成長的挑戰時,這些情緒波動會更加顯著。像是「開學EMO」、「畢業EMO」或「職場EMO」等,都是年輕人常見的情緒表現。

EMO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為什麼年輕人更容易出現EMO情緒?

根據突破機構2024年的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受訪青少年表示,自己經常感到無助,並且64%感到迷茫,對未來感到不確定,無法有效規劃。這些情緒波動往往來自對未來的不安,容易導致自我懷疑,進而陷入EMO狀態。調查也發現,超過60%的青少年選擇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甚至強裝快樂,避免表露內心的真實感受。這種情緒的隱藏反而讓他們更加難以擺脫壓力,造成更嚴重的情緒波動。
突破機構青年發展部經理馮文傑指出,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讓年輕人缺乏方向感,雖然選擇多樣化,但他們對未來的掌控感有限,這使得他們更容易陷入EMO情緒。

EMO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EMO情緒並非完全負面

很多人會將EMO情緒視為一種負面情緒,認為需要避免或排斥,但事實上,情緒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應對。正如馮文傑所說,「情緒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我們不應該將EMO視為負面情緒的代名詞。當能夠接受並處理這些情緒時,它反而能促使我們自我反思與成長。」
年輕人阿道(化名)分享了她的經歷:「在學校時期,我經常會感到迷茫,甚至懷疑自己。我試著告訴自己『我很好』,但心裡其實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後來我學會接受這些情緒,並逐步找到了自我價值。」

如何應對EMO情緒?

EMO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有emo 的情緒時,可以嘗試以下5個步驟:

  1. Evaluate(評估): 評估當前情緒狀態
  2. Rest(休息): 學會休息與放鬆,減輕情緒壓力
  3. Relocate(重新定位): 重新調整情緒視角,幫助自己更理性地看待問題
  4. Open Mind(開放心態): 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所有情緒經歷
  5. Reconnect(重新連結): 與他人建立聯繫,通過社交活動釋放壓力

家長在平時多關心小朋友,讓他們知道在EMO時有人關心他們,以及可以怎樣做。

撰文:Hilda Ma圖片來源:突破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