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40年研究:小朋友有咬手指習慣 大個無咁容易患過敏性疾病
撰文:JM | 圖片:Shutterstock
小嬰兒日漸長大,成長過程中本能會將手指放入口中吸啜,有些嬰兒會於1至2歲期間慢慢戒掉咬手指的習慣,但亦有部分會將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不少父母會要求小朋友立刻戒掉咬手指的習慣。但新西蘭一項長達四十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原來有咬指甲、吮手指的習慣的小朋友,長大後患過敏性疾病比例較低,相信是因為童年接觸較多指甲縫暗藏的細菌,在「大菌食細菌」的情況下,身體習慣細菌的存在,從而減低過敏機會。
由新西蘭達尼丁醫學院於《兒科》期刊發表食研究,自一九七零年開始,追蹤研究逾千名小朋友,在他們5至11歲期間,每隔兩年了解小朋友是否有咬指甲或吮手指壞習慣,並在小朋友13及32歲時,測試他們的皮膚對塵蟎、動物、植物等有否過敏情況。
研究發現,過半數童年時沒有咬指甲或吮手指習慣的小朋友,最少出現一項過敏反應,有咬指甲或吮手指習慣的小朋友,約有1/3人數出現過敏反應,同時有咬指甲及吮手指習慣的小朋友,過敏比例更低。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敏感症狀是由免疫系統的錯誤反應引起,有咬指甲及吮手指習慣的小朋友在成長階段會接觸更多微生物,因此身體的免疫系統能夠完成發展,相反,童年時沒有咬指甲或吮手指習慣的小朋友,成長階段缺乏接觸微生物的機會,或會令免疫系統無法正常發展。
雖然小朋友有咬指甲或吮手指習慣,能夠減低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不過吮手指有機會影響牙齒發育、令手指受感染,家長依然應該多加留意。
延伸閱讀:父母應對小朋友有咬手指3部曲建議
1. 父母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不少父母見到子女在公眾場合啜手指,會有一份強烈的焦慮羞恥情緒,以及災難的想法。父母應該知道,只要明白子女啜手指的原因,恰當處理,大部分兒童及青少年都會停止這個行為。
2. 了解孩子的需要:
有啜手指、咬手指等行為出現,是孩子想表達心中甚麼情緒及思想呢?是肚餓想進食?是沒有安全感,需要父母關注的眼神、說話或擁抱?是智能需要學習新事物或需要與別人溝通?
3. 回應孩子的需要:
要孩子立刻停止啜手指或咬指甲的習慣,對他們來說是很威嚇的,反而增加焦慮感。父母處理時宜循序漸進,如告訴孩子在夜晚獨個兒睡覺時才啜手指,而非在別人面前。另外,透過多與小朋友活動及遊戲,減少他們焦慮、沉悶的情緒,能大大提升戒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