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美國德州醫學協會列出37項高危活動清單:辦公室工作一周屬中風險
撰文:TLY|資料來源:美國德州醫學協會|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美國德州醫學協會發佈新冠肺炎高危活動清單
美國德州醫學協會把37項活動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排名,分為1至9級,第1級代表低風險,第9級代表高風險。最高風險的活動是參加大型演唱會、去體育館、去酒吧,以及參與超過500人的宗教聚會。
延伸閱讀:隱形患者就在附近? 認清4大新冠肺炎罕見病徵
第4級(低中風險)
在酒店住2晚
坐在診所等候室
前往圖書館或博物館
在餐廳(戶外)飲食
在繁忙的市中心步行
在遊樂場停留1小時
第5級(中風險)
在別人的家中進食晚餐
參加後院燒烤
去沙灘
在商場購物

第7級(中高風險)
去髮型屋剪髮
在餐廳堂食
參加婚宴或喪禮
搭飛機
打籃球
踢美式足球
擁抱或與朋友握手
第8級(高風險)
食自助餐
在健身室健身
去主題樂園
去戲院
第9級(高風險)
參加大型演唱會
去體育館
參與超過500人的宗教聚會
去酒吧

香港政府新冠肺炎專題網站健康指引
市民應減少外出及社交活動,並盡量與他人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衞生署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如果不可避免前往香港以外國家/地區,應戴上外科口罩,回港後亦應繼續佩戴14天。
前往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病毒活躍社區傳播的國家/地區,應避免與發燒或有呼吸道病徵的人士有密切接觸。如果不可避免與他們接觸,應戴上外科口罩,並繼續佩戴直至回港後14天。
從外地回港後,若出現發燒或其他新冠肺炎病徵,應立即求診,主動告訴醫生最近曾到訪的地方及有否接觸動物;並佩戴外科口罩,以防傳染他人。
避免接觸動物(包括野味)、禽鳥或其糞便。
避免到濕貨街市、活家禽市場或農場。
切勿進食野味及光顧有提供野味的食肆。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病人佩戴外科口罩可以預防傳播呼吸道病毒,因此出現新冠肺炎病徵(即使症狀輕微)的人士佩戴外科口罩十分重要。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進食前;如廁後;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弄乾。雙手洗乾淨後,不要再直接觸摸水龍頭(例如先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才把水龍頭關上)。
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 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不要隨地吐痰或亂拋垃圾,痰涎應用紙巾包好,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的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如廁時亦要注重衞生,先將廁板蓋上才沖廁水,以免散播病菌。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並盡早向醫生求診。
一般而言,一般市民並不建議於社區中使用N95呼吸器,因為正確佩戴或卸除N95呼吸器需接受特別訓練,若使用不當,反而會因為保護不足和污染而增加感染風險。
如身體不適,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眾地方。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最少每星期徹底清潔家居一次,可使用1 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以10毫升5.25%次氯酸鈉家用漂白水混和於990毫升清水內)清洗非金屬表面,待15至30分鐘後,再用清水清洗。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當物品表面或地面被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時,應先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除可見的污垢,然後再用適當的消毒劑清潔消毒受污染及其附近地方,非金屬表面可使用1 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以10 毫升含5.25% 次氯酸鈉漂白水混和於490 毫升清水內)作清潔消毒,待15 至30 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妥善保養排水渠管和定期(約每星期一次)把約半公升的清水注入每一排水口(U型隔氣口),以確保環境衞生。詳情請參閱:衞生防護中心網站。
所有地台排水口在不使用時應蓋好。
保持健康生活模式
增強身體抵抗力及實踐健康生活,包括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及充足休息。
不要吸煙及避免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