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研究:兒童肥胖和抑鬱關連 7至14歲過胖 患情緒病高危

熱話

廣告

英國利物浦大學發表最新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抑鬱風險相關,而7至14歲的過重兒童較易患上情緒問題,如情緒低落焦慮等。

撰文:TLY | | 資料來源:news-medical | 圖片:新傳媒資料庫

兒童肥胖和抑鬱有關連

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歐洲肥胖症大會(ECO)上,發表英國利物浦大學新研究,分析了逾17,215名在2000至2002年出生的兒童資料,發現兒童肥胖與抑鬱風險相關。研究人員比較兒童身高和體重,以及訪問父母,孩子在3、5、7、11及14歲時的情緒智商。

兒童肥胖致情緒問題 發生於7至14歲

結果顯示,最常發生於7至14歲情緒問題。7歲過重的兒童到了11歲時,較大機會出現情緒問題。肥胖兒童較易出現歧視和自尊心低,增加日後患上抑鬱症狀的風險。在整個童年和青春期,肥胖率和情緒問題的比例逐漸增加。女童肥胖帶來的情緒影響,更甚於男童。

研究人員相常是食物、睡眠模式不良和嗜睡等壞習慣所致兒童過重。

1. 肥胖會遺傳嗎?

過度進食和缺乏運動是兒童肥胖的最主要原因,而遺傳、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亦有一定的影響。若父母一方或雙方肥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會增加,當然也有可能和家庭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

2.兒童怎樣才算肥胖?

根據香港衞生署的資料,身高55至175厘米的男生,以及身高55至165厘米的女生,可透過「身高別體重圖表」來評估體重,超過體重中位數120%定義為超重(包括肥胖)。若身高超過175的男生或身高超過165厘米的女生,可用BMI來評估體重,BMI超過25或以上即屬肥胖。

3.香港幾多個兒童就有1個肥胖?

根據香港衞生署數據顯示,大約每5名小學生便有1名屬於過重或肥胖,兒童肥胖對小朋友的影響十分深遠,因為大約四至七成的肥胖兒童成年後會持續肥胖。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總監李大拔教授表示:「為了改善學童的健康,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去年開始設計及執行『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劃。』」

4.兒童肥胖的成因

500多名小四學生進行健康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八成半學童每日攝取蔬果量不足,超過四成學童一星期吃4次或以上的油炸食物、加工肉類、加糖飲品等不健康零食,其中有一成半更每天進食這些不健康零食。運動方面,有八成學童的運動量不足,超過兩成半學童平日花兩小時以上看電視、玩電子遊戲等,在假日,更有半數進行此類型的靜態活動。眾所皆知,少吃蔬果、經常吃零食、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三大主因。

5.肥胖對小朋友的影響

有研究發現自小已超重或肥胖的人士,成年後患上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頸動腿粥樣硬化的風險會較體重正常的人士分別高出5.4倍、2.7倍及1.7倍。

6.兒童飲食及運動的建議

根據衞生署的建議,小朋友每日應進食最少兩份瓜菜及兩份水果,而大部份蔬果是天然低熱量低脂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增加飽肚感,從而減少攝取過多熱量,加上蔬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有助預防各種疾病。小朋友如果想吃零食,大可把新鮮生果或低脂乳酪作為零食,或飲用低脂牛奶、天然果汁來取代加糖飲品及汽水,家長亦可參照衞生署的小食紅黃綠分類表來選擇健康的小食。

港活動空間較小,兒童平日運動量難免不足,世界衞生組織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應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至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建議學童可以在小息、放學時間和同學一起做運動,例如跳繩、打籃球等,而中大未來一年的計劃重點會放在增加學童的體能活動時間,協助參與「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劃」的小學設計及推行多元化的體能活動,同時建議家長在假日時多和小朋友參與戶外活動。

只要家長和學校互相合作,營造健康的環境予小朋友,相信要增加小朋友運動時數,多吃蔬果及健康的零食並不難。

參考資料:衛生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