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

8成父母每日催促孩子 致注意力不集中 10歲前7個階段掌握時間觀念

育兒

廣告

催促孩子相信是不少家長每日都會做的事情,小朋友做事慢吞吞,經常拖拖拉拉又無法專注,讓家長經常忍不住要催促孩子。不過,有調查發現,小朋友最厭惡父母做的行為當中,父母經常催促的行為上榜,這個行為甚至有機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產生挫敗感!其實小朋友學習時間觀念有7個階段,家長應該循序漸進,避免操之過急,造成反效果!

撰文:JM|圖片:Shutterstock

曾有調查發現,小朋友最厭惡父母做以下6種行為:

  1. 以愛的名義,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2. 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與自己比較。
  3. 父母的催促跟嘮叨,讓自己不勝煩惱。
  4. 永遠將孩子看成是不懂事的,什麼都要管。
  5. 將子女作為攀比工具,拿出去炫耀。
  6. 明明自己不懂,還老是喜歡拿大道理教育別人。
小朋友最厭惡父母經常催促自己。(圖片:Shutterstock)
小朋友最厭惡父母經常催促自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由此可見,「催促」是其中一項讓孩子討厭的行為,在父母催促小朋友食同時,言談之間,會充滿了家長作為成人的自以為是,甚至有壓逼、威脅仔女的行為,調查中甚至有小朋友表示,父母越是催促自己,自己就越沒有動力去做事,反而將本來能做好的事情也做不好。其實小朋友很容易因一件小事情而沉醉最自己的世界中,從而忽略了大人的指令,但父母就會覺得小朋友是故意不聽話和拖時間,從而不斷催促,讓孩子因為大人發脾氣而變得精神緊張,不但會大腦思維混亂,導致手忙腳亂,亦有機會在父母催促下,胡亂完成事情以應付大人的壞情緒,結果造成反效果。

父母催促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圖片:Shutterstock)
父母催促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本教養雜誌《AERA with Kids》的一項調查發現,高達80%的父母每日都會催促孩子「快點」,特別集中在早上出門時、晚上小朋友做功課、收拾玩具時、洗澡時、睡覺時等等。但經常性的催促,除了會讓小朋友產生恐懼害怕的感覺外,還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對事物失去動力、破壞親子感情,亦會出現對抗、逆反心理、責任心減弱、挫敗感、自信心不足、沒有判斷力等不良影響。

其實小朋友對於時間觀念,受年齡、心理生理等因素影響,小朋友對於新的事物或技能能力有限,父母應該讓孩子在自己的節奏裡學習,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其實小朋友拖拖拉拉,是孩子自身節奏的表現,小朋友對於學習時間觀念,有著7個階段:

小朋友對於學習時間觀念有著7個階段(圖片:Shutterstock)
小朋友對於學習時間觀念有著7個階段(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1至2歲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只活在當下。

2至2.5歲的孩子對時間稍稍有了一點概念,了解「先後」次序。

2.5至3歲孩子的時間觀念飛速發展,分得清「過去」、「現在」、和「未來」。

4歲的孩子能描述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卻不能描述具體時間做了什麼事,要約到5歲的孩子才可以做到。

6歲的孩子喜歡聽過去的故事,不過,類似於半小時、20分鐘之內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他們還沒有概念。

7歲的孩子可以分清「時間觀念」了,但這個歲數同時也是成長磨蹭的高峰,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其實並沒有接受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亦即是說,7歲前孩子的「拖拖拉拉」是有其可推的生理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而7歲以上到小學畢業前,家長「催促」的行為也會讓孩子的身體跟心思無法到位,對孩子的自信心、判斷力、時間觀念等亦會造成影響,甚至影響到小朋友以後的人生歷程。因此,作為父母應該首先要了解:

  1. 不管生理還是心理上,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我們應尊重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而不是用成人的思維去要求他們。
  2. 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試著把催促換成鼓勵,用愛去引導孩子,從內心尊重孩子,並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
  3. 平時多觀察了解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不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作評判,避免傷了孩子的心,還氣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