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香港旅居沖繩 育出野孩子
撰文:Esther
相片:由受訪者、天窗出版提供
有感「好後悔!」
「好後悔!」爸爸Matt(岑皓軒)與媽媽Isabella(馬漪楠)領著兒子Michael及Jason,由2014年7月至今,已出走香港大約三年半,要Matt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幾年生活,他在電話邊傳來︰後悔。不到一秒,筆者意會了其意思,Matt立即笑說︰「後悔,好後悔太遲出走!」
滯留第三站沖繩
岑氏一家可說是奇特家庭,爸媽領著孩子一家四口走出香港,成為「遊牧民族」,隨心舉家搬遷,一走就是預計四年起,已出走了三年半,至今已旅居過泰國、成都及沖繩,似乎還不止一個四年。
「我們現時在沖繩一年半,2016年中至今,本先預訂每地方待一年,何以在沖繩那麼久?其實是我們初期很多『甩轆』狀況,之前在泰國及成都皆很順利,來沖繩前,從成都需寄甚麼東西來也確定不到,簽證問題影響很多安排,經過一年才叫真正適應下來及開始生活。」不要以為Matt跟Isabella旅居就不用煩,每待在一處地方,他們必先找了學校,再找學校附近的房子,繁瑣事多到一頭煙。
本地化 走入民居
現時大兒子Michael已8歲,小兒Jason 7歲,二人剛從沖繩的國際學校轉讀日本本地小學。Matt笑說︰「別人是千方百計入讀國際學校,我們偏偏相反。因為國際學校接觸不到本地人,學生全是外國人,學習語言沒有日語,跟我們原意不同,我們想與本地人交流。」孩子年年轉一間學校,相信有人認為他們時刻要適應新環境會吃不消。「這是大人多想了,以及一廂情願的想法,原來孩子的適應力、學習力非常驚人。他們每到一間學校就自會轉『Channel』,他們非常習慣,曾反問何時轉校。」
兩兒子的日語比爸媽厲害得多。Matt表示他們住在沖繩的縣非旅遊區,屬旅遊區之間,好比香港的沙田及觀塘一帶,不能用英語溝通,全是用日語生活。「我跟太太日語仍是BB班,九成都配合身體語言,反而是大人在適應,孩子完全沒問題。」
日本教育的迷思
不少人對日本教育有種迷思,認為很厲害地培養出獨立的孩子,問及有何地方值得香港家長參考。「不單止是學校,是整個社會的教育氛圍,像掉垃圾,街上沒有垃圾桶,分類做得仔細,回收類每星期不同,例如廚餘於星期一及四回收,如果不處理妥當,放在家很久易有異味,大家自會花時間處理,而小朋友習慣了將果汁盒沖乾淨才回收,在家中做得到,孩子在社會中亦會做到。又如學校的洗手間全是學生負責清潔,大家就不會輕易弄糟廁所。」整體來說,Matt表示日本人總是不會麻煩別人,寧願麻煩的是自己。
學會放養孩子
日本教育部規定孩子不可跨縣讀書,小朋友全是在家附近上學,Michael及Jason需步行約15分鐘回校去。Matt回想︰「教了他們上學的路線後,第一及二日可以順利回家,第三天放學時只有細仔回家,大仔迷路不見了,我們四出找他,中途成功找到他,他見到我們立即哭起來。原來兩兄弟找路意見不合,各自行了不同路。」
「有朋友問我們第二天會否駕車送他們上學。我們不想失去小朋友的信心,是次迷路其實是一次好機會讓他再成功,果然他之後順利回家。」Matt分享生活小事上,家長多放手,不要怕孩子失敗,從跌倒爬起來才重要。兩兒子適應力如此厲害,全憑爸媽學會放手,讓他們的自學力得以無限發大!他補充︰「他們現時不時遲回家,不過是由於附近全是相識的孩子朋友,他往往去了玩耍。」筆者即時聯想到正是《多啦A夢》大雄與朋友仔玩耍的情景。
高風險多阻力 回報高飛得遠
當初出走前可說是空口說白話,沒有憑證,一切都是假想,過了三年多,待在三個不同地方了,如今,Matt說話更有力!從兩兒子身上發現每個孩子都有強大的自學系統,只要家長釋放出來,不過於干涉,孩子就會「自動波」學習,適應力驚人,展示了一套公式︰「自學力=父母給予的信任x孩子的好奇x自然過程發酵」。
物業投資者的Matt舉例︰「如果我們追求『穩陣』,投資只可以選儲蓄、基金等,選擇少、回報亦少;而高風險的回報就自會多,當然有風險就像我們在沖繩初步的『甩轆』。不過,我們沒可能返轉頭,只能勇往直前,而每次阻力視為日後可以走得更遠。」
很多無限可能
孩子的成長令爸媽發現很多事有無限可能。「Isabella在香港是教師,她曾經希望孩子上小學時回港接受有課程的正規教育,慢慢,發現不用了。加上我們遇到不少長年出走的外地家庭,他們就是好例子。」 現時沖繩生活依然有很多驚喜給岑氏一家,Matt表示說不知會留多久。「我有撰寫專欄及出版書,現時以記者身份取了三年的工作簽證,未知會留沖繩多久,不用多限制。復活節我們一家就會去台灣環島旅行,到時看看喜歡哪兒,不一定是當初所訂的高雄,是花蓮等其他地方也可。」問他再之後呢,他笑說不知道,回港又得,巴里、清邁也不錯,可能四年又四年又四年也說不定!父母在孩子身上體會了不用局限自己!
出版教養書
Matt與Isabella早年出版了《全家變泰》,近日出版了《放養孩子—育出自學力》,結集了孩子生活的事,記錄許多沖繩生活經歷。Matt表示《全》是以他跟太太角度為主,並提供旅居泰國要準備的事,而《放》則是一本育兒書,以孩子的事啟發不同的家長。「我們很『癲』及『離地』,但同時有很貼地的一面,照顧孩子全由我們兩公婆負責,從沒有工人幫忙。香港的爸媽可以試試出走一、兩星期,像不少國際學校在暑假舉行特別營,孩子上summer camp,父母就可以在附近住,過一陣子外地生活,輕鬆一下,會有不一樣的體驗,發現生活可以很多模式。」
悠牧家庭 Facebook專頁
此外,岑氏一家成立Facebook page「悠牧家庭 Joyous Nomadism 幸せな旅行家族」,具備玩樂資訊及輕鬆分享,Matt直言沖繩是熱門的親子遊地方,收到不少人查詢,他怕麻煩,就成立專頁給大家參考,同時記載事給自己一些反思。想了解更多岑氏一家的一歷程,可參看兩年前岑氏一家的專訪「一家四口 樂活變態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