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校

名人開學校教細路

育兒

廣告

近年大部分家庭只育有一至兩名子女,令父母更捨得花錢在孩子身上,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教育,除了鋪路讀名校,不少得參加各類型興趣班,裝備孩子「周身刀」。不少名人明星亦看中兒童教育市場龐大的發展潛力,紛紛創業搶攻親子商機,開辦幼稚園、教育中心、舞蹈學校等,以培育兒童潛能、品德及創意入手。

楊婉儀 打造美式教育王國

1995年港姐冠軍楊婉儀(Winnie)近年積極建立屬於自己的美式教育幼稚園,繼2011年於灣仔開設教育中心後,去年8月再辦學校Golden Gate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 Nursery,冀將美國的教育模式帶到香港,培育出好學、願大膽嘗試的小朋友。自從兩名子女出生後,Winnie開始對兒童教育產生興趣,更特意報讀兒童心理學文憑課程及兒童發展學證書課程,希望為子女提供最好的家庭教育。「修畢課程後,我到朋友家及不同的教育中心開辦為兒童建立自信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受到家長歡迎,於是我開辦教育中心,其後更獲家長鼓勵創立幼稚園,令更多小朋友可以在正面、愉快的環境下學習。」Winnie與丈夫Simon投資八位數字開辦Golden Gate,由她出任校監,並邀請她於美國教育局工作約30年的姊姊回港擔任校長一職。

多元主題教學 鼓勵自主探索

Winnie教育子女的經驗,成為Golden Gate教學理念的主要來源,「我覺得小朋友在開心的環境學習,才能引發學習興趣,因此我鼓勵子女多發問、多思考,小朋友不是海綿,我不贊成他們用不斷盲目背誦的方式去吸收知識,反而需因應其速度學習。」受子女讀幼稚園時的經驗啟發,她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更有系統,令孩子有多一點指引。「學校採用美國教育局正在推行的STEM教學模式,課程與美國制度同步,藉着主題式教學,令學生從生活中發掘知識。STEM是指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和Mathematics,這些都是培育創意、批判性思維和發展小朋友獨立思想的重要元素。我們每年有6個主題單元,包括世界、情緒、地理及歷史等,貫穿中英數、音樂、藝術、科學,透過圖書、戶外考察、研習、體驗活動等方式去理解,並滲入各地文化。」

美式教育拓國際視野

學校採取小班教學,老師會針對學生進度和強項為每人度身訂造教程,「我們用Scaffolding模式(鷹架式教學法),就像搭棚般,一層一層搭上去,讓學生可逐步達到目標;此外,亦採用美國AEAO英語課程(American Education Advisory Organization),當小朋友完成課程時,已有美國小孩同等英語能力。」為令學生具備多元化的國際視野,學校不時加入節日主題教學。「國際學校並不只教授英文,在課堂活動中更會加入節日主題布置,以融入其他國家的文化,如老師會與學生一同慶祝不同的節日,認識不同的文化,讓他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和全面的學習環境。」學校不會忽視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在過去的中秋節和農曆新年都有慶祝。

目標辦國際小學

雖然Golden Gate的校舍位於商場內,但校園佔地1.4萬平方呎,可容納440個學生。「目前學校及教育中心有80個學生,故仍然有很大發展空間,學生來自本地和海外家庭,部分美國回流的家長亦準備小朋友讀完幼稚園後,可在本地的國際學校或回到美國升學銜接。」問到Winnie美式教育與現時香港傳統教育的分別,「美國的教學方式,老師着重鼓勵小朋友表達自己,及協助他們自行探索,發揮創意,讓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建立解決問題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擁有上進好學的心,對未來踏出社會工作和待人處事做好準備。」她看好本地教育市場發展,目標是三年內可以開辦國際小學,銜接幼稚園課程,同時擴大教學理念及模式。

Golden Gate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 Nursery
課程:親子班(1歲半起)、PN班、幼兒班、低班及高班,全屬半日制課程
收費:$4,200-$6,800 / 每月
地址:九龍漆咸道北388號昇御門1樓102室
電話:2663 1008
網址:www.ggis.edu.hk

蘇志威 啟發幼兒跳舞潛能

每個小朋友總會參加一兩個學術或興趣班,務求可以得到全方位發展。草蜢成員蘇志威有份投資達八位數字的舞蹈學校iDance,推出專為小朋友而設的舞蹈證書課程。該校由Mrs Grace Ng在2009年創辦,由蘇志威擔任董事及舞蹈總監和藝人韓馬利出任行政總監。蘇志威表示,「近年我認識了不少跳舞猛人,如國際影星Jennifer Lopez的排舞老師Jermaine Browne、拉丁舞王Scott Todd等,於是便與拍檔商討開辦純跳舞的演藝學院,更親自出馬邀請世界各地跳舞頂尖大師加盟,編製國際認可證書課程,主力教授兒童和青少年正統專業的舞蹈訓練,希望建立學生的舞蹈基礎與藝術氣質。」現時iDance分別設四所校舍,平均各佔地一萬多呎,舞蹈室內的地板全部防震,更配備高質素的牆鏡和一流的音響器材,學生人數逾3萬。

國際舞蹈證書助入名校

學校有超過20種舞蹈可供選擇,更有專為小朋友而設的舞蹈課程,包括爵士舞(初級班)、現代舞(入門班)和芭蕾舞。「爵士舞可讓小朋友透過節奏強勁的流行音樂,利用創意而輕鬆活潑的舞步,訓練小朋友身體的協調,使他們於舞蹈中發掘自我、增加自信心及表演慾;現代舞則可培養小朋友對舞蹈的興趣,增強其協調能力,而芭蕾舞能讓兒童自我認識、運用身體表達情感,鍛鍊優雅的體態和氣質。」蘇志威指學校有編製國際認可的舞蹈證書課程,「如報讀校長Mr. Scott Todd所編製的課程,可獲英國皇家學院的認可證書;報讀劉佩雄校長的課程則獲北京中央舞蹈學院的認可證書。我也是有兩個女兒後才知道,原來小朋友有張證書對報讀學校很有幫助。」該校是設計及推出兒童拉丁舞與標準舞課程的先鋒,更增設親子舞蹈課程,蘇志威期望未來能藉着學校培育更多跳舞人才,「我最想可以在十八區開學校,啟發幼兒的跳舞潛能,令更多有興趣的人都能加入跳舞行列。」

iDance
課程:兒童爵士舞初級班(適合7至12歲)、兒童現代舞入門班(適合5至7歲)、兒童芭蕾舞班(適合5至7歲或7至12歲)
收費:$680/4堂、$1,200/8堂、$1,580/12堂、$1,890/16堂(每堂90分鐘、有效期30日), 試堂價$150
地址:設尖東、北角、觀塘和美孚校舍
電話:2332 7828
網址:www.idance.com.hk

陳芷菁 多元創意教育

金牌司儀陳芷菁本身具備Personal Trainer、兒童遊戲治療、Mind Mapping、Memory Reading和皮紋分析師等認證資格,去年5月她創辦甲一創意教育,標榜在愉快的氛圍下發掘孩子的不同能力,讓孩子和家長都可嘗試用正確技巧快樂學習。課程對象為3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課程種類多元化,包括語言類的劍橋英語班、親子普通話班、新世代英語和活學西班牙語等,藝術方面則有木具彩繪、創意漫畫、兒童水墨畫、日本藝術與禮儀等;至於創意思維類有思維創展及記憶法、年青時裝設計班、全民導演、創意首飾製作等合共19個課程。由於課程內容均由陳芷菁和老師合作構思,因此學校會因應小朋友的學習進度及能力調節課程內容。

甲一創意教育
課程:現時進行課程重組,只開辦普通話和年青時裝設計班
收費:$1,720 / 8小時
地址:九龍塘達之路72號創新中心3樓318 B-C室
電話:2388 5998
網頁:www.iclhk.com

刑嘉倩 國際化教師團隊

由林青霞繼女邢嘉倩(Claudine)創辦的幼兒教育中心Bebegarten,為6個月至6歲小朋友提供playgroup、學前預備班及兒童興趣班課程,最大賣點是糅合5種不同國家教育模式而設計的「童言課程」,包括意大利瑞吉歐(Reggio Emilia)、英國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EYFS)、美國高瞻課程模式(High Scope)、紐西蘭Te Whāriki和比利時的探索教學(Experiential Education),透過將課程融入playgroup中,令小朋友有思考空間,也鼓勵他們發揮創意及自發學習。Bebegarten的教師團隊來自澳洲、英國等世界各地,希望讓小朋友接觸不同文化,並能在多元語言環境中學習。

Bebegarten
課程/收費:Playgroup $1,200-$7,200/每月、學前預備班$7,600-$9,600/每月、兒童興趣班$2,400-6,300/每月
地址:黃竹坑香葉道2號One Island South 3樓301-305室
電話:3487 2255
網址:www.bebegarten.com

馬露明 從小培養個人修養

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長女馬露明(Christine), 有感近年家長太過追求學術,忽略了品德教育,於是6年前開辦品德學校JEMS Learning House,培養孩子從小學會與人相處、關心社會上不同人士及欣賞別人等良好品德。學校為幼稚園及小學生提供一年制的課餘品德課程,透過互動教育模式,如話劇、製作小手工,甚至讓小朋友自行籌備活動等,讓孩子知道每人各有長處和價值,認識責任心、禮貌、與人分享和懂得互相尊重等價值觀。課程圍繞三大主題,包括認識自己(identity)、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及身體力行回饋社會(community),課堂活動注重讓小朋友探索,利用故事書、自製影片、回答工作紙,讓學生思考品格。

JEMS Learning House
課程/收費:PN至K3 $420/每堂,$320/每堂(報讀5個月或以上) 小一至小六$21,888/全期課程(可分兩期付款或每堂$576)
地址:灣仔軒尼詩道8-12號中港大廈5樓
電話查詢:3188 1516
網址:www.jems.com.hk

●撰文:eeyak
●攝影:溫俊鏘、新傳媒資料室(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