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嘴駁舌7大最激心「金句」 媽媽分享免勞氣應對方法【問問媽媽】
撰文:Ruby|圖片:受訪者提供、Shutterstock
7大駁嘴金句合集
「我唔聽你講!」、「你唔好逼我!」、「我唔鍾意你!」這些說話子女有否對你說過?以下有7句激心駁嘴話,句句由媽媽分享,你家孩子又中了多少句?面對這些激心話,媽媽都可以反利用駁嘴話巧妙變成教材,教孩子正確的待人接物態度和價值觀。技巧如何?一齊參考一眾媽媽的做法啦!

駁嘴金句1·「我唔想讓,我想自己玩!」
很多時大人也未學懂「分享」,更何況是小朋友呢?孩子一般在歲半至三歲時開始學習分辨自我意識。此階段孩子對「自我」很敏感,開始了解到我和外界之別,懂得區分我的、你的。媽媽會發現有一天,她們懂得分你我,有了你和我時,進一步就是學「分享」。
在學會分享前,小朋友就會想著想要的東西。Lorraine指出女兒恩恩會同小朋友爭玩具。當她對女兒說:「人哋玩先,要讓俾人。」恩恩總會回上一句:「我唔要俾佢玩,我想自己玩。」此時,孩子情緒已經在失控的臨界點,媽媽一定要冷靜處理,細心、慢慢地跟她解釋。媽媽再引用一些生活例子,例如親子二人去超級市場買東西,大家都需要排隊付款,所以玩玩具都一樣,是需要排隊的。若果孩子依然未能冷靜去聽媽媽的解釋,可以請他站在一邊,待冷靜下來再作解釋。父母可以把握這些日常小插曲作教育的一部分,先認同他們的感受,向他們表示明白他們,才能容易接受爸爸媽媽講的「道理」,久而久之他們便學會了「同理心」。
駁嘴金句2·「我只愛爸爸!」
媽媽和爸爸並不是對立的,在孩子心中,一句「我只愛爸爸。」的說話並不是要離間家庭關係。其實孩子的本意是只想引人注意,當然也可能是發洩自己情緒的途徑。Ada媽的處理方法不是指責,始終仔仔熹熹只有3歲,而且事出有因,作為媽媽都應該先想想自己有沒有缺失。她指出孩子有如此的反應很可能基於成人們的不關心和冷漠回應,所以媽媽可嘗試耐心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感,並作出關心。
倘若孩子的情緒仍未能平伏,Ada媽就會採取專家的做法,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如果經常站在家長立場,很多事情都只作出責駡,更不能安定小孩子的情緒,孩子得不到安撫,更難以平復情緒。 孩子鬧情緒通常會很憤怒或哭泣,做家長的首先說我很明白並體諒孩子,如果事情是小朋友錯的,待小朋友心情平伏後就慢慢向孩子解釋,反而會是促進親子關係和處理情緒的一門課。
駁嘴金句3·「得喇!我知啦!」
小b媽媽Hitomi的仔仔小b雖然只有5歲半,但已經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每當媽媽發現仔仔的小過失,或對仔仔有所要求,小b都會回上:「得喇!我知啦!」作為媽媽不要因為孩子的趾高氣揚而生氣,不妨試試從另一個角度看,懂得欣賞小朋友的獨立和有發表意見的能力。於是Hitomi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事情,再跟仔仔說:「媽媽知道你知/你識,媽媽只是想提提你。」以免令情緒惡化,再作出鼓勵,從而轉化成獨立和自理力的動力。若果孩子仍然不願完成指令,媽媽也不要與孩子硬碰,不如離開事發現場,然後平伏小朋友情緒,引導他說出想法和感受。最重要是讓孩子知道媽媽明白他。
駁嘴金句4·「你點解唔早講?」
承擔責任是孩子必修的一門課。很多時一些事情發生得未如人意,不似如期,甚至是失敗,很多小朋友都會為失誤找藉口。兩兒之母Karen分享聽得最多的駁嘴話是「你為什麼不早說? 」媽媽的責任是要教孩子處事,先了解因由,再一步步與孩子解決問題,讓他們學懂面對得失。Karen還面對著另一個難題,就是家有兩個8和10歲的男孩子,他們已懂得辨是非,講感覺。他們常說「你不是都一樣?」既然孩子已懂得辨是非,作為媽媽並不能一言堂,反而要審視自己處事有否不公,辨是非是否誤會了孩子,是否孩子有什麼誤會。然後,跟孩子分析事情始末。如果媽媽做錯,就要主動跟孩子道歉。這樣孩子就能學好辨是非了!
駁嘴金句5·「話左你啦,你又唔聽!」
正所謂童言無忌,「話左你啦,你又唔聽!」這些人細鬼大的說話,可能會令家長一肚氣。但媽媽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情緒,大人也有脾氣,有時不開心、生氣時,會大叫、掟東西等發洩。而孩子不開心、鬧情緒又會怎樣做?那就由嘴巴青達出來。一時不如意,事實與理想不符,對小孩來說最簡單的宣洩途徑就是駁嘴,就是對媽媽抱怨。 如果媽媽只會憤怒,直指孩子不尊重,情緒只會更失控,道理又怎能聽入耳?所以冷靜是上策,情緒最好方法,就係播囡囡最愛的歌曲,通常一齊唱一陣,情緒就能冷靜!此時,再講道理,孩子就能吸收了。

駁嘴金句6·「唔得!」
孩子有時會失序,叫他去東,他們偏偏走去西!媽媽育兒其實好辛苦,一一媽媽更是時常吃「閉門羹」。媽媽要處理日常家務其實一點也不容易,有時都想4歲的一一學自理。好像吃完飯幫幫手,玩耍後執拾玩具等等。孩子卻一句「唔得!唔可以!」回應媽媽。想清楚,這是女兒成長的證明,她不再像3歲前的一嚿飯,而是會表達自己想法的小朋友。這一點值得媽媽欣賞,但千萬不要錯過教孩子負責任和獨立的機會!一一媽媽認為如果囡囡應該做的,要負的責任都要她先完成。為免孩子多次推御,就要對她表明做事的先後次序,要先做要求的事,才可以做她喜歡做的事。這樣孩子就有動力去完成任務,去承擔責任。
駁嘴金句7·「我唔係xxx,只係xxx咋!」
媽媽Cherry有個4歲的女兒,每次做錯事都會用藉口掩飾,對父母說「我唔係xxx,只係xxx咋!」這些對話應該很多媽媽都有聽過,「我唔係有心,只係唔小心咋!」「我唔係懶,只係休息咋!」等等。這些句子代表了孩子正在為自己的失誤找藉口,媽媽要多加留意。他們懂得面對失敗與否,是否懂得承擔責任都會影響到孩子將來處事和待人接物的態度。請媽媽解釋給孩子聽做錯事要學識道歉,不要太多藉口,要誠實面對錯誤,反省自己做錯的事。這樣孩子才能與人們和諧共處,才能面對不同的境況。在教育的過程中,是不容易的,所以Cherry會好好的控制孩子的情緒,與囡囡一同深呼吸,一起冷靜下來,待哭完才進入二人的對談,才講道理,有效百倍!
媽媽們要知道孩子駁嘴並非一件壞事,大家要理解孩子有自由表達自己的權利。父母以權威去教導子女,結果往往會強差人意,很多時愈教愈反叛。媽媽應做的是用耐心和子女討論。孩子和父母都會在過程中反省自己,漸漸明白自己的缺失,理解到與釞相處,處理事情的技巧。駁嘴也是一種親子交流!
鳴謝受訪者:
鄭小b之成長日誌
Ada媽與開心果Adan
90後 P牌媽咪
陪著你成長
LULU Little Kitchen 新手媽媽
一一。細說愛生活 YatYat Family Life
Hailiah媽媽爸爸Diary x 媽媽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