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為

孩子行為|孩子行為源於父母教養 3大「不要」學放手

育兒

廣告

孩子行為|若子女行為不符合社會規範,作為家長或者會被指責。台灣律師呂秋遠近日在社交平台撰文,分享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並分析父母面對子女時,應該具備的態度。他更建議,外界應該懷着甚麽的心態,面對這群「孩子行為有疑」的父母。
孩子行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行為|1原因不應稱子女為前世情人

呂秋遠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一個充滿潛力的種子。」請不要稱她為「前世情人」,因為她的未來是她自己的夢想與現實,而非浪漫的幻想。當子女說著天真的童言童語,說將來要和父或母結婚時,請勿因此雀躍。記住,他的未來屬於他,不該與他人比較。

孩子行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行為|減少對子女的不必要期待

請不要期待子女將來比父母強大,也不要擔心他比自己弱。雖然他的生命源自於父母,但他擁有的是他自己的生活。他或許有父母的聰慧和壞脾氣,但他依然是他自己,不屬於父母。作為父母,可以用全部的愛來滋養他,因為這是他成長所需的最佳養分。父母所擁有的一切對他來說都微不足道,他需要的是愛與陪伴,而非物質和控制。別讓他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而犯錯。

孩子行為|3大「不要」讓孩子成長

呂秋遠分享了3大「不要」,希望給家長了解,其子女未必事事需要父母的支援,應該給予孩子自行成長的空間和機會。

理解子女不要父母事事幫助
例如幫子女考取名校,如果有興趣,他會自己努力;或不需要提供山珍海味,如果他想吃好東西,他會自己動手。有部份父母會期望送子女出國深造,但在教育的過程中,他最需要的是言傳身教。

不要幫子女面對錯誤
如果他犯了錯,讓他自己去面對,因為這是他的人生。他是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有緣與子女相伴一段時光,但他的人生選擇應由他自己決定。

不要讓子女依賴自己
不要試圖永遠擁抱他,如果他一輩子都依賴父母,那他不如回到母胎。他不是你的複製品,你對他也沒有所有權。別總是說一切都是為了他,如果作為父母認為子女是自己的延伸,其實所謂父母愛子女,愛的只是自己。

他指:「讓孩子快樂成長到成年,一點也不容易。」因為花時間陪伴他,有人會說父母溺愛;忙於工作賺錢而缺少陪伴,又有人會說父母忽略了他的成長。即使孩子長大成人,只要他犯錯,父母也會深感責任。最後他寄語:「每個家庭都有風浪,讓我們多一點同理心,少一點殘忍。」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