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壓力

學前壓力|過半家長感壓力 填表即知當前受壓狀況 1招挽救家庭

育兒

廣告

學前壓力|家長望子女成材,期望學童有更好的成績和表現,但影響親子關係的同時,使家長或學童雙方飽受巨大的壓力。專家指,學童若首度入學,面對新環境和新嘗試,家長和學童的學前壓力會更大。香港浸會大學與協康會合作,推出了「社會生態情緒韌性量表」,給家長自行評估當前的受壓狀況,以判斷是否需要向外界求助。
 學前壓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網上填表正視學前壓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學童的情緒出現問題,協康會於去年的「香港兒童家長親職壓力及抗逆力」調查發現,過半家長出現抑鬱症狀,令學童的情緒飽受困擾,其中家庭收入較低及育有SEN(特殊學習困難)學童的家庭,出現抑鬱的症狀更高。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座教授黃富強表示,家長是最主要影響學童負面情緒的原因,往往只有家長正視了自己的情緒問題,學童的負面情緒先會得到有效的紓緩。

他指,曾有位患自閉症的學童,不肯返學每天都與媽媽鬥智鬥力,矛盾日益加劇,而最嚴重一次在出門上學前,在家門口大便並到處抹,令媽媽崩潰求助。

家長如何提早識別負面情緒?該會與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合作,推出一份「社會生態情緒韌性量表」,希望透過這一份量表,讓家長及早識別低情緒抗逆力,並向有關機構求助。

【按此】進行網上評估

 學前壓力
(圖片來源:Sunday Kiss編輯部)

1招應對學前壓力

識別後,家長需要接受治療。黃富強指,研究同時提出了認知行為治療 (CBT),希望讓家長得到更有效的支援。並將CBT與傳統的社工支援作比較,發現在提升家長和學童的情緒抗逆力和家庭功能、減少親職壓力和促進家長與子女的情緒健康,CBT有較顯著的成效,9成家長負面情緒回復正常或健康水平。

CBT設有17個治療工具,包括心情溫度計、身心思緒自我分析表、惡性循環圖、五常法等,希望家長減少預設的想法,改善負面情緒。例如上述個案中的自閉症學前媽媽,一味要求女兒出門上學,但媽媽接受CBT治療後,不再拉扯不肯出門的女兒,自己先到房內休息,給時間女兒冷靜。最後女兒反而主動敲門,提出要上學。

 學前壓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應對學前壓力小錦囊

該會提出了ABC照顧者錦囊,建議飽受學前壓力的家長,一些應對的方法,重拾正面心態,讓家長更有耐性面對子女。

Awareness (自我覺察)
新學年開始,學生處於適應期,家長應留意自身情緒變化,觀察是否出現傷心、低落、沮喪、欠耐性等的情緒。

Behaviour(行為應對)
自製自我時間 (Me Time),做一些正面和自己喜歡的行動,分散注意力,把集中力轉移到不會產生負面情緒的事。

Cognition(思維應對)
可暫停思想放空腦袋,嘗試用不同的觀點與角度理解壓力事件。

 學前壓力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撰文:Bubble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