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健康|學童心理健康亮紅燈!港生壓力大釀極端行為 專家分享4個關愛對策
廣告
學童健康|今年,香港學童在面對生活壓力時選擇極端行為的案例上升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們應以積極和健康的心態來看待這一問題,今日臨床心理學家廖嘉敏女士就為大家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提供4招預防措施。理解學童選擇極端行為的成因和對策,是預防這些事件的重要步驟。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充滿關愛與支持的成長環境,從而提升他們的整體健康與幸福感。
極端行為並非單一因素所致,通常是多種壓力和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童生活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個環境中,面臨著遺傳、家庭糾紛、朋輩排擠和學習壓力等挑戰。同時,保護因素如師長和朋輩的支持、減壓技巧和健康的生活習慣,則可以提升孩子的抗逆力,平衡危險因素的影響。因此,極端行為傾向往往是危險因素與保護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學童健康| 不要忽視任何極端行為的言語
當學生表達極端行為的意圖時,切勿視其為單純引人注意的舉動。這些言語背後通常隱藏著深層次的原因,應積極探索並予以關懷,以預防極端行為的發生。
學童健康|直接詢問是否有極端行為的念頭
當感覺到學生有極端行為傾向時,直接詢問他們是否有這些念頭,這不會促成行為,反而可以開啟溝通渠道,讓學童表達困擾的情緒,同時感受到他人的關心和重視。
學童健康|多方向預防更勝於多重治療
每個學童都有不同的才能和長處,這些並非在教室內能全面展示。精神健康工作者發現,在不同環境中,學生可能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如在音樂房、舞台或運動場上。因此,學校和家長應該努力發現和接納孩子的獨特性,並給予他們合適的舞台。
學童健康|自幼培養情緒調節能力
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懂得如何面對或表達情緒低落和焦慮的時刻,這往往源自對負面情緒的羞愧感。情緒如同生理訊號,提示我們去正視和滿足個人需求。因此,情緒調節能力應從小在家庭和校園中培養,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需提高這方面的意識。
學童選擇極端行為問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通過多角度的預防措施,如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積極溝通和培養健康的情緒調節能力,可以有效降低這些行為的風險。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學童精神健康問題,並化解相關迷思,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安全和支持的成長環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