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神奇力量
撰文︰陳香君(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服務督導主任)
圖片︰Thinkstock
孩子喝罵外傭
孩子會對工人姐姐說:「你係嚟打工,坐係度,唔駛做呀?」對成績差的同學會說:「你成績咁差,留你級都俾面你啦!」我不禁好奇地問媽媽,這些說話的邏輯觀念,不像六歲孩子的先天語言,他在哪些環境有機會學這些話語?媽媽呆了一會,吞吞吐吐地說:「有點似我平日向工人和他講的話。」
孩子是白紙 家長是畫家
如果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就是畫家!我們常會想着讓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但如果教導他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卻總在他面前情緒失控,又如教導他少玩電玩,卻在他面前玩手機玩得欲罷不能,孩子在言教與身教的差異下,也會感覺混亂及無所適從。要培育孩子的品德,首先家長需要思考,你希望孩子具有怎樣的品性,你就先要成為那樣的人,孩子才能追隨你的步伐,成為你所期許的人!
每個家庭有一套語言
每一個家庭,都會因應家庭成員的經歷和互動,慢慢建構了家庭內一套固守的語言及法則,而這些語言及法則,往往定性了家庭成員長遠的成長路向與價值觀念。
過往小組活動上曾經遇上兩位女士,她們本身是同學,工作成就亦差異不大,但A小姐經常情緒抑鬱,總自覺不如人,每天必須妝容高貴及身穿名牌才有信心,她更為購買名牌衣物欠下不少卡數;B小姐情緒開朗,容易滿足,經濟情況亦見理想。一次追溯家庭成長經歷的活動,發覺A小姐自小到大,父母最常說的話是:「要知道自己家境和身份,不應有不合乎身份的奢望。」雖然A小姐成績不俗,但父母多年來總是說她比不上親友的子女。B小姐自小的家庭語言則是:「只要不呃不騙,不依賴人靠自己,窮也有骨氣就是好。」人前人後,家長對女兒更是大加讚許。
不呃不騙靠自己,窮也有骨氣
前者的家庭語言及法規,加上經年累月的否定,造就了A小姐陷入自身不足的迷思,要藉名牌尋求自信與滿足感。後者的家庭語言認同了環境的不足,但卻為B小姐定下了可以達到的目標,更不住認同其能力,結果B小姐生活得輕鬆自信。
或許我們多加反思,常常出現在家庭內的語言及潛規則是甚麼,估量孩子會得到甚麼啟發和發展,將能發掘出家庭教育內的神秘力量,協助孩子未來展翅高飛。
陳香君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健苗軒服務督導主任,註冊社工,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高級臨床社會工作)碩士。具有多年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經驗,曾為中、小學及幼兒服務機構提供教師培訓、家長及學童工作坊,亦提供家庭及兒童輔導、遊戲治療及成長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