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類型

拆解6大家長類型 附建立身分方程式 搣甩標籤建剛柔並存教養習慣

育兒

廣告

常常聽到人們標籤家長類型,如「怪獸家長」、「虎爸虎媽」、「直升機家長」等,把父母歸類到不同的家長類型。然而很多都有著負面的意思,要不是無理取鬧,就是過分保護孩子等。今回教育博士及前大學講師親沚媽媽便讓一眾父母拆解最常聽到的6大家長類型和標籤,助父母找尋身分,同時搣甩貶義,找出能適時應變、剛柔並濟的教養法。

多年來,我們都愛標籤不同類型的家長,而身為家長的你,又會怎樣標籤自己?如果你是年輕父母或不清楚有哪些標籤選擇,讓我為你簡介一下。

 家長類型 看看你屬那類型的家長。
看看你屬那類型的家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6大家長類型 拆解標籤來源與定義

 家長類型 怪獸家長也解作過分監控子女教育的家長。
怪獸家長也解作過分監控子女教育的家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類型1:怪獸家長

源於13年前日本某小學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話劇,在家長施壓下全劇角色只有25位白雪公主。其後,學者以此標籤形容受過教育且侵擾子女學校生活和挑戰敎職員的家長,或過分監控子女教育的家長。

 家長類型 虎爸虎媽又指是著重子女的學術表現多於快樂。
虎爸虎媽又指是著重子女的學術表現多於快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類型2:虎爸虎媽

取自大學教授蔡美兒的著作名稱,經常與擁有一定成就的亞洲人家庭連在一起。這類家長表現專制、愛主導和督促子女。他們著重子女的學術表現多於快樂,不許他們看電視和限制其課餘玩樂時間,以強硬手段打造尖子。若未能時刻管促子女,他們會聘請專業人士代勞,而對香港的在職父母而言,這種「外判」情況已是常態。事實上,無論是什麼背景和國籍的家長都會流露「虎性」,在子女的教育大道上剷除任何障礙。

 家長類型 過分保護子女的家長又稱作直升機家長。
過分保護子女的家長又稱作直升機家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類型3:直升機家長

過分保護子女的家長,就如直升機般盤旋左右,防止他們出錯或私下解決與兄弟妹的爭拗。有批評指出,這類家長的下一代都是無法承受失敗。

 家長類型 海豚家長偏向以身教和協作方式來教養子女。
海豚家長偏向以身教和協作方式來教養子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類型4:海豚家長

由撰寫教養指南的Shimi Kang 醫生提出,介乎專制型虎爸虎媽與放任型水母家長之間。這類家長表現出父母對子女的權威,但亦如海豚般剛柔並濟,既為子女定下規則和期望,亦欣賞他們的創意和獨立思想,偏向以身教和協作方式來教養子女。

 家長類型 熊貓或象媽偏向給予子女指引和自由度,讓他們隨心而為。
熊貓或象媽偏向給予子女指引和自由度,讓他們隨心而為。(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類型5:熊貓媽/象媽

相對努力為子女清除教育大道上的所有障礙,熊貓媽的教養方法來得溫和,偏向給予子女指引和自由度,讓他們隨心而為;象媽則以呵護作主導,務求給予子女安全感和連繫感情,較著眼於他們的感受而非學術成績。

 家長類型 水母家長教養法如「放養」。
水母家長教養法如「放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家長類型6:水母家長

同樣由Shimi Kang 醫生提出,與怪獸家長一詞於同年出現在媒體上。它是一種放任的教養態度,規矩較少且對子女的期望較低,近似放養。事源紐約專欄作家Lenore Skenanzy在撰寫《Why I Let My 9-Year-Old Ride the Subway Alone》一文後,發起運動來提醒家長過分保護子女的危險。這理念被批評為疏忽照顧的旗手,但Lenore則指出,放養是讓子女自由地與大自然互動、玩樂,而不會刻意替他們安排日程和活動。

 家長類型 家長宜採取多元手法作出應對。
家長宜採取多元手法作出應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了解6大家長類型的因由 應時機轉換身份

奈何,上述大部分標籤均含眨意,對教養亦沒大幫助。我們當然希望如海豚家長一樣,採用健康又平衡的教養方法,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人做得到?

自日本學者和媒體以「怪獸家長」來形容某些日本父母後,有人對來自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家長進行縱向研究,了解不同的教養觀念和母親的行徑,並指出以帶有貶義的「怪獸」作標籤,只會產生反效果。該研究就母親的經驗和觀念對日本女性進行調查和訪問,發現怪獸家長與校方的矛盾,主要源於各有不同的期望 – 大部分家長都設下目標來輔助子女,而校方則旨在協助學生和學校獲取最大裨益。因此,即使所有利益相關者都為孩子們做到最好,不一致的目標和願景所產生的分歧,實是無可避免。

我們不難明白為何家長的角色和目的有所演變。比較昔日和現今受過教育的父母,後者對教養子女的能力更有信心,亦因如此,他們經常試圖監察老師並尋找建設性方法來參與子女的教育。我們知道絕大部分幼稚園和小學均歡迎家長參與學校活動,例如在開放日負責攤位遊戲和向學生說故事。但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子女日漸長大,家長的參與度便每況愈下。我們必需鼓勵家長多參與子女往後的教育,例如疫情期間高年級學生缺乏其他學習經歷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校方可邀請家長在網上與學生分享其職業和所見所聞,不論行業和身分,學生定能從中獲得裨益和啟發。

使用極端例子來責難家長或教育界的利益相關者是沒有意義。大部分標籤都是要令人感到內疚,但有關的想法和行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都有其作用。因此,我們應採取多元手法作出應對:當學生需要單對單的英語諮詢時,我會象媽上身,照顧他們的情感所需;當學生在聯校比賽中受到不公平對待時,我便會選用直升機方式;當給予學生應考的寫作和面試訓練時,我則需要壓制心中的虎性。但坦白說,溫馨提示和鼓勵有時並不合用。

與其擔心別人如何標籤自己和如何替自己的所作所為辯解,倒不如多反思,確保我們採用的教養方式令自己「感覺良好」,同時在整個教養旅程中獲享成功感。換言之,我們應把注意力轉到建立家長的身分上。

 家長類型 家長的身分,並可透過教養的責任感來衡量,而責任感則可按家長所探索的教養問題來分析,包括他們認為對撫養子女尤其重要的想法、價值和規則。
家長的身分,並可透過教養的責任感來衡量,而責任感則可按家長所探索的教養問題來分析,包括他們認為對撫養子女尤其重要的想法、價值和規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反思什麼是家長身分

顧名思義,它是指作為家長的身分,並可透過教養的責任感來衡量,而責任感則可按家長所探索的教養問題來分析,包括他們認為對撫養子女尤其重要的想法、價值和規則。家長身分亦是一種自我構建的表現,讓自己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獲得一致和連貫的感覺,從而促進身心健康,以及加強引導和照顧下一代的責任感。

 家長類型 權威式教養的特色是「剛柔並濟」,既對孩子要求高,亦回應孩子的需求。
權威式教養的特色是「剛柔並濟」,既對孩子要求高,亦回應孩子的需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建立家長身分方程式

建立家長身分的方程式:教養方式(權威性)+家長對子女的認識和了解+家長身心狀況

按芬蘭一項縱向研究結果顯示,構建家長身分與權威性教養方式息息相關。權威式教養的特色是「剛柔並濟」,既對孩子要求高,亦回應孩子的需求。家長有強烈的個人主張,但會與孩子和其他照顧者溝通,用心聆聽並顧及小朋友的想法和感受。每當孩子有錯失時,家長會利用這些機會引導他們反思與學習。

家長對子女的知識則包括了解子女在認知、社交和情感上的需要。例如,你買了一大堆書本給兒子來培養他的閱讀興趣,但你知否他對哪類書本和教材最感興趣?你會否只准他閱讀經典作品而不准涉獵其他類型的書籍?每天你都對他說故事,但你有否因應他最近的經歷和情緒選材?你有否提出問題,誘導他分享閱讀時和閱讀後的感想?

勿忽視家監的身心健康

家長良好的身心狀況,通常最易被忙碌的父母忽略,卻又是建立成功的家長身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家長的身心健康包括他們覺得自己能應付壓力、擁有人生目標和整體上滿意生活、能處理負面情緒、自己和子女身邊的所有成年人都能給予支持,以及可以投入和享受對自己重要的事。在大多數學校的最後一輪面試中,老師和校長多會向家長了解其養育方式,以及在家中建立親子關係的方法。但同樣值得留意的是,校方也渴望知道父母的身心狀況,尤其在近年各種社會變遷和疫情下的身心狀況。例如,他們會問:「我知道你需要在家工作,孩子們亦要上網課。您對這些工作量和改變有什麼看法?你是如何在家處理這此事情?最近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功課表示不滿,你有什麼看法?在「新常態」下,我們預計學校會不時混合不同學習模式,你會如何應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通過家長的對答,校方可以更了解家長如何應對壓力,而這點對育兒和孩子學習的成效尤其關鍵。

最值得留意的是:確立家長身分與家長的社會地位、教育程度和或經濟背景無關,其身心狀況以及作為家長對子女活動的認識和了解才是關鍵。

在整個學習旅程中,子女和學生的身分建立同樣重要。下一次,我們將探討社會建構(包括身分建立)是如何與孩子的學習進程拉上關係。

 家長類型 親沚媽媽為教育博士及前大學講師,亦是三子之母,但仍然是一位P牌家長,因為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教養賽道」上,每日都站在起跑線,跟學生和孩子們重新起跑。
親沚媽媽為教育博士及前大學講師,亦是三子之母,但仍然是一位P牌家長,因為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教養賽道」上,每日都站在起跑線,跟學生和孩子們重新起跑。(圖片來源:受訪者授權圖片)

撰文:親沚媽媽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受訪者授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