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機未必是孩子不愛學習的罪𣁽禍首 切斷WI-FI前先看3招令孩子愛上學習
我綜合了一些研究和分析,普遍發現孩子在學習上面對以下三大難題:
學習欠動力 未必跟打機有關
缺乏自主性,生活就像行屍走肉,失去靈魂
每次與家長分享時,我總會問,如果今天我告訴你,未來十年每一天只要跟著我的方法生活和做,你一定會很好,有多少人會跟隨?而如果每天真的履行我所要求的方式生活,你又是否真的快樂?答案顯而易見,因為我們的人生是需要探索和經驗,第三者說的好與自身體會是兩碼子的事,但問題是,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他能自主決定的事情有多少?如果孩子每天像完成任務般學習滿足家長的期望,最終你只會看見一個永遠只會「做左」而不是「做好」的孩子。
另一邊廂,從決定打機的一刻,選擇那一個遊戲,用什麼策略,與誰一起組隊完成遊戲,全是誰決定?當你明白這道理時,遊戲並不是孩子不愛學習的成因,而是遊戲能補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欠缺的自主性,不由自主地變成必需品。
持續的挫敗感,讓孩子在學習上看不到希望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題目為《績點為王:中國頂尖高校年輕人的囚徒困境》,令我非常慨嘆今天的教育環境,在古典教育中,教育最重要功能就是「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的優點和價值,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在今天的社會,教育變成分數追逐的舞台,持續令學生和家長感到壓力和挫敗。在我們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教育成為了孩子未來理想工作的門檻,成績成為心儀學校的階梯,過程中卻令人迷失自我。
而在書籍【遊戲改變世界】中,作者Jane McGonigal曾說過遊戲最讓孩子不能自拔,就是它的反饋系統,以點數、級別、得分、進度表反映玩家的價值和能力,不管孩子打得好與壞,它都會以鼓勵的方式讓玩家肯定自己,讓玩家深信自己在過程中可以持續進步。
學習不斷操練「如何做」,卻忘記了「為何做」才是最重要
回顧工業化年代,整個市場需要一批精準而工多藝熟的人材,確保整個生產過程流暢和穩定,所以在當年,學生的獨特性不是重點,他們學生能否倒模式複製和不犯錯才是關鍵,扣分制模式和抄寫操練缺一不可,而今天,人工智能和科技的進步,可複製和不犯錯已經不是人類的優勢,而在互聯網的普及下,學生對世界的了解更有了劃時代的改變,學生更重視自己的想法和價值,因而產生更多「為什麼」,無疑作為現今父母,比過去更大挑戰,因為你需要解構現在的世界觀讓孩子了解,同時更要引導孩子,讓他明白學習到底能夠給人帶來什麼,但現實上很多孩子根本不明為何,純粹為了爸爸媽媽、為老師、為所謂的應該而學,學習過程中缺乏內在動機,這也是不愛學習的致命點之一!
相反,遊戲從我們當年孖寶兄弟救公主,到現在的沙盒遊戲追求自由和互動已經是南轅北轍的目標性,但關鍵是每個遊戲都有它的目標和方向,開始時更有解說和示範,讓玩家在充分了解和明白下進行,充滿內在及外在動機,與學習模式截然不同。
總結以上觀點,大家認為打機是孩子不愛學習的因,還是孩子不愛學習的果?
當然,孩子不愛學習還有其他因素,但作為家長,我們繼續怪責孩子,切斷WIFI,又是否能讓孩子從新愛上學習?
我有以下三大建議給大家參考:
1. 引導孩子學習從動機入手,喜歡學習的孩子不靠獎罰也能自發努力學習,關鍵在於你能否掌握啓導孩子內在動機和正向運用外在動機的方法;
2. 根據歸因理論和自決理論,孩子享受學習需要具備三大元素,能力感丶自主性和信任關係,當你能掌握建立三大元素的方法,孩子就能有效內化學習動機;
3. 根據Kochanska 和 Aksan (1995) 的研究發現,當父母持續運用強硬和命令式的管教方式時,孩子會傾向只在表面上服從父母的要求。一旦母親不從旁監督,他們便會很快把父母的指令拋諸腦後,所以當你鼓勵孩子學習時,需要優化你的溝通技巧和協助時機。
繼3月13日超過200名家長出席與家長同行公益研討會後,我好希望再與大家同行,先約定大家3月27日星期日下午兩點,主題為:【與孩子快樂學習方程式】,屆時我將會分享以下內容:
1. 讓孩子喜愛學習的心理建設架構
2. 父母常用獎勵與懲罰的利與弊
3. 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上建立能力感的方法
不設回看,出席者更會得到【與孩子幸福相處】電子書,讓你掌握正向相處的要訣。
不管疫情發展如何,讓孩子重回喜愛學習的路上十分重要,因為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世界不停在變,對新事物保持求知欲和持續學習才使我們不會被洪流所淹蓋,希望大家可以從學習中提升親子關係!
鼓勵大家分享給關注0-15歲孩子成長的朋友,我們到時見!
3月27日與家長同行公益研討會報名連結: www.healthymind.org.hk/cp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