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對話培養樂觀好人緣小孩 5個親子對話原則維繫溫馨親子關係
撰文:Ruby|圖片:Shutterstock
放學對話原則1:不要假設
孩子放學回家,家長當然最關心是子女一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於是,孩子放學,爸媽見到他們就會第一時間問東問西。
「今天喺學校有無打交?」
「有無俾老師罵?」
「你表現點樣?有無做好?」
這些問題聽落正常,但再細看字裏行間的用字,就看見不中立了。有無打交、有無俾老師罵、有無做好,都存在了假設。假設了孩子會在學校打交、假設他們頑皮。同時,「講者無心,聽者有意」看似爸媽很關心,實質父母都未來得及了解孩子的情況,就先下了定論,孩子會願意敞心屝嗎?有些小孩或以沉默回應,有時或編故事滿足父母的預期。
不如換個問法,收走假設性的字詞。
「你今日點呀?喺學校玩得開唔開心?」
「今日嘅課堂有唔有趣?」
好讓子女盡情分享所見所想,這也是父母正確的關懷。
放學對話原則2:話題正面
孩子放學回家,經過一天的學習,其實很疲累。若一面倒的追問,反提不起孩子溝通的意慾。所以來點正面的話題,他們的情緒會輕鬆、愉快一點,更樂於盡吐心中情!
不妨問:
「今日跟同學仔玩咗咩?」
切記!不要質問,不要負面的問題,否則他們會很緊張,以為父母想訓話他們。最終影響雙方情緒,又何苦呢?
放學對話3:問有質素的問題
孩子放學回家,有那個父母不想知道孩子一整天的情況?於是向孩子提問。
「你今日喺學校學咗咩呀?」
「今日老師教再啲咩?」
其實這些問題會為孩子加添壓力,就像要他們重新回憶一天的所有事。家長們,請想想,若果你工作回家,身邊家人不停詢問你今日工作情況,你會怎樣?很多時都會很忟憎吧!更何況是幾歲大的小孩?不如問得精準些,花少少時間,打開孩子的作業、課本,直接看看他們學習的內容,才精準地提問。
「今日你係咪學咗《靜夜思》?你可唔可以講吓詩入面的情景俾我知?」
「今日老師講咗《三隻小豬》嘅故事,最後小豬們嘅下場係點?」
這樣家中子女就會興致勃勃地跟你講述自己一天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是有延續性,有回應的對話,由此是一堂輕鬆的家庭課!
放學對話4:用心聽
一天數小時校園生活可能發生了好多事情,趣事、樂事、苦事等等。難怪有些小朋友放學回家會像開籠雀一樣,講過不停。這時,爸媽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很煩人。不要擺起大人的權威,認為孩子口中說出的都是沒水分的廢話。然後愛聽不聽,只顧忙自己的。不如花少少時間,認真聽聽孩子的說話。而且,也可以整造良好的印像,當父母認真聽,孩子也會學懂尊重的,對將來孩子待人處事都有幫助。
說話上,不妨加入追問和回應,讓親子關係打開話匣子!
「發生咗呢件事,你最後點處理?」
「你有無原諒朋友仔呀?」
而且,從這樣一來一往的對答,幫助家長更了解子女的心情和狀況。
當孩子說:「今日放學好晏,有啲驚呀。」
當父母看見孩子這樣一句話,你會怎樣做?孩子一句簡單的句子,其實已反映他內心的不安和害怕。父母聽後除了回應,「唔駛驚!聽日我會早啲黎接你㗎!」再配合言出必行,凖時接回孩子,這種恐懼也隨之而消失。
放學對話5:心平氣和的態度
孩子放學回家,有時情緒可能不太理想,有時會不開心、有時更會有脾氣。一回家孩子就嘟起嘴巴,這可能是在學校裏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他們會發脾氣。作為父母看到這情況,當然也會有點憤怒,便衝口而出說出一些悔氣語句。
「你係咪唔想返學?」
「係咪喺學校做錯事?」
孩子一般聽了,都會有點害怕,更有幾分遲懝。若家長還不控制情緒,繼續追問,場面便一發不可收拾。與其因一時之氣影響親子關係,不如花幾秒,安撫自己的情緒,然後用一個相對溫和的態度,與孩子打開話匣子。
「今日喺學校過得點樣呀?」
如果孩子不回答,也不要著急。陪他先去洗洗手、洗洗面,再回房間放下書包,才引導他說出始由。其實等待和耐心傾聽,比主觀地責備來得有效。除了可以更冷靜看待孩子的處景,也可以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學習控制情緒,不哭、不發脾氣。
不管如何,孩子回家後的第一句話,爸媽盡可能溫柔一點、耐心一點、正面一點。請記著,任何人不論成年人還是孩子,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中,最希望的還是家人溫暖的說話和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