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教練式父母3步曲 教出自信孩子 發揮潛能 莫為權力 淪為經紀式父母
爸媽如何,你的孩子也必如何。近年流行「教練式父母」,著重引導子女發展潛能。現實對很多父母而言把「權力」看得至高無尚,認為「權力」愈大,更能教育孩子。但反面看,就成為控制,更嚴重的是,父母進化成「經紀式父母」,只著眼於制度和教育上,剝奪子女的自由,甚至帶來心靈損害。所以想孩子自動自覺,獨立和發展天賦就要學識做「教練式父母」。
教練式父母的特質
經常聽到「教練式父母」這個名詞,那實指什麼呢?當父母使用教練的溝通模式與孩子對話、相處的關係。這種關係非平衡,但父母的威嚴也不會過重。反而父母在孩子心中建立出支持者和時刻在身邊的角色。孩子便知道父母是他們的後盾,會放膽去試,同時父母能輕易引領孩子走合適的方向和前路。
再實則一點,以「教練式父母」比較另一個社會常見的方式「保姆式父母」。兩者均有父母對孩子力量、地位的權力。而「教練式父母」不同於「保姆式父母」的是前者相對有智慧,「教練式父母」會找尋孩子的潛能,激發他們,進而幫孩子發展。而非一面倒的安排、制度以限制孩子的發展。
成為「教練式父母」第1步:聆聽及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做的一些行為往往都是出於需求和目的。成為「教練式父母」的要點就是要學懂在孩子角度想想。例如:孩子沉迷打機,可能因為在虛擬世界找到成功感,可能是孩子希望得到長輩的讚賞。孩子發脾氣、扭計,因為想得到父母的關注。
當知道了孩子的需求,父母可以放下威嚴,跟孩子靜下來聊天,一來可以了解子女,二來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也可以透過溝通找到孩子的成就、潛能和優點,有助發展孩子所長。
成為「教練式父母」第2步:學懂相信子女
懂得跟孩子傾偈,找到他們所想,發掘了孩子的自我思維,就要相信他們。面對困難,家長與其做一個保姆,事事為孩子出手解決,孩子是不會從中得到教訓和得著。可能需要多點時間,但孩子是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家長的職責是讓孩子試,相信孩子的解難能力,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心,就更有活力和動力出解決事情。
同時,父母的信任和欣賞,孩子就會更有活力,更大膽,自然創造力也會提升。所以爸爸媽媽要理解不是為孩子帶來最好物質代表愛,反而過多的物質和資源,會讓孩子依賴,埋沒自己本身能力、才能。所以「教練式父母」要懂得適度,要懂得相信子女的潛能。
成為「教練式父母」第3步:要有耐性
除了明白物質不代表一切時,父母也要有耐性。孩子在成長時都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所以多發問。作為父母不要直接幫助他們解答,而是積極傾聽,進而引導子女想和做。在這個過程爸媽要懂得控制情緒,保持心平氣和,陪伴和等待他們。
不要從「教練式父母」進化成「經紀式父母」
縱觀以上上幾點,我們會發現「教練式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支持者、陪伴者、引導者,也是傾聽者。「教練式父母」既是領導孩子成功的教練,也是陪伴孩子達成目標的教練。但要知道物極必反,不能把父母權力無限擴張,也不能把著眼點變得單一化。只看學業,事事為孩子安排,最終淪為「經紀式父母」。
「經紀人父母」是「教練式父母」的進化版,父母的責任往往是幫子女計劃一切,學習計畫、行程、補習、日常生活、瑣事,都由父母主導和擔當。孩子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全心全意專注於學業。另一個分別是「教練式父母」對孩子發展的著眼點相對廣泛。他們會看孩子的潛能,不單只學業。而「經紀式父母」則把所有的注意落在孩子的學業上,把品行、天賦忽略。
「經紀式父母」的4個特質
1)只重視孩子的成績
2)孩子能否達標視乎成績高低
3)孩子日常被學習、補習佔據
4)嚴厲態度迫孩子服從
當父母發現自己有以上4點的特質,就是時候放鬆。免給孩子壓力過量,而影響孩子情緒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