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推行「普教中」,五年級學生正使用普通話上中文堂。

普教中 中文學得更好?

育兒

廣告

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早前表示支持「普教中」,更指出並非每個人的母語都是廣東話,建議採用普通話進行中文教學,才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令「普教中」再度掀起爭議。事實上本港不少學校已實行「普教中」,包括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到底「普教中」的課程有何特點?由校長、中文老師親自解畫。此外,教育專家剖析「普教中」的優劣,以及如何提升小朋友的中文水平。

提供良好語境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蔡世鴻校長指出,學校已推行普教中多年,他對「普教中」持開放、中立的態度。「從教學角度上,我認為普教中是沒有對與錯的,不過學習語文不能一刀切,要求全部學生一齊用普通話去學習中文,因為學語文也需視乎學生能夠吸收多少。」蔡校長透露,學校早年推行「普教中」時,學生由默書、口試及聆聽考試均以普通話進行,「但發現很多學生追不上學習進度,所以學校改變策略,主要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環境,起碼學生夠膽以普通話表達想法。學校的角色是提供語境學好語言,學好中文則是另一回事。正如有些人講英文好叻,但換轉用英文寫作卻力有不逮,這就是語言和語文的分別。『普教中』是增加學生的普通話語言能力,學好中文則需由聽、說、讀、寫入手。」

續下頁

小一開始「普教中」

現時協和小學(長沙灣)一、二年級的中文課主要以普通話講解、討論各朗讀課文,配合普通話科的語音重點,讓學生多讀、多說、多聽、多拼,從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而這種施教模式會延續至三年級。「當學生升上四年級時,由於他們的普通話根基較穩固,學校會挑選其中兩班學生全面以普通話上中文課。雖然授課語言不同,不過學生都是選用同一款教材。」採訪當日,我們到五年級的中文堂觀課,學生正以普通話上課,學習如何寫作說明文,當老師提問時學生都踴躍舉手,他們亦能以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課文內容。任教中文科的陳宇超主任表示,為解決普教中裏的語言發音學習難題,學校採用平板電腦讓學生學習有關拼音、聽說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內容,加強他們的普通話能力。「為加快一年級學生適應以普通話上中文課,老師亦會循序漸進地進行普通話授課,如先從一些生活常規入手,以簡單的普通話作講解令他們明白。此外,又會先教他們讀詞語,再讀課文,最後才學造句等步驟,令學生慢慢習慣。」

閱讀打好中文根基

學校為打好學生的中文根基,推行「一人一書計劃」,又開設校本自學網,強化學生雙語能力及培養自學習慣。「學校訂購了一系列圖書放在課室中,學生需每周輪流交換圖書閱讀,藉此培養閱讀習慣。學生在平日閱讀後,可透過閱讀工作紙檢視自己的閱讀成效,又有詞彙手冊增加識字量及提升語文水平。為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打好詩文基礎,我們選出不同的古詩古文,按不同程度分類,附以註釋及語釋,要求學生定期背誦,學生可藉着網上學習由學校自行編製的『古典詩文』,加強自學能力。」蔡校長和陳主任亦異口同聲表示,現時小學生的普通話聽說能力已很高,即使仍有部分學生說普通話時發音不夠精準,但他們的聆聽能力亦達到一個不錯的水平。至於學生要學好中文,最重要是多閱讀,學校亦不時舉辦創意寫作,並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校外的徵文比賽,提升個人寫作技巧。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地址:長沙灣東京街18號
電話:2111 9099
網址: www.heepwohcsw.edu.hk

普通話學中文 學生點睇?

彭婩妃 8歲 三年級
我在二年級已適應了使用普通話上中文堂,更學會了聲母、韻母表,這個對我學習普通話很有幫助。我覺得普通話是一種很特別的語言,未來仍希望可使用普通話學習中文。

周舜軒  8歲  二年級
我在幼稚園時已開始學習普通話,所以升上小學後,即使以普通話上課也聽得懂,不過我覺得第二、第三聲調最難分辨。最開心是有次父母帶我去迪士尼遊玩時,能夠用普通話與遊客溝通。

涂紫琛 11歲 五年級
記得一年級剛開始使用普通話上中文課時,的確很不習慣,特別是普通話中有很多字的讀音都很相似,有時我也分不清楚。由於普通話以書面語為主,因此對我平日寫作亦有幫助,現在我亦有信心使用普通話與別人交流溝通。

阮祈潤 11歲 六年級
我在二年級開始以普通話上中文課,最困難是學習兒化音,因為平日廣東話沒有這種發音。最深刻是早前跟隨學校到南京參加交流團,到當地小學上堂交流,更體驗了把普通話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母語學習更有利

「普教中」是否有助提升中文水平?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國語言及文學部助理教授羅嘉怡博士認為,若期望學校推行「普教中」,便能提高學生的中文能力,那麼北京應該滿街都是文學家;這是把中文學習看得太簡單。「推行『普教中』與否,應視乎幾個不同的因素。首先是學生的家庭語言和年紀。學生的年紀愈小,使用母語學習會愈有利,有助他們充分表達複雜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小朋友的母語發展尚未成熟,便要求他們同時掌握多種語言,反而更易出現混淆的情況。若進一步要求他們用這些語言學習其他科目(例如「普教中」),會增加學習的困難,打擊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因此,羅博士強調,學生使用母語學習會更有優勢,「除非小朋友平時在家中也是使用普通話溝通,那用普通話學習就順理成章。」

學好中文靠閱讀

羅博士指出,「普教中」的優點是令學生在說和聆聽普通話方面做得較好,但卻不等如中文好。「如果想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好,寫作上也做到我手寫我心,重點還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態度,大量閱讀;與用甚麼語言學習沒有直接關係。事實上,普通話和廣東話的書面語是相同的,雖然個別詞彙有所不同,如Cheese一字,香港叫『芝士』、台灣叫『起司』、國內叫『乳酪』,這些譯法沒有對錯,只是反映出兩岸三地的不同社會文化;明白了各地的差異,使用時多加注意便可。相反,學習唐詩、宋詞時,用廣東話朗讀會比普通話更押韻,原因是廣東話保留了大量古代的音調。」

保留廣東話優勢

此外,學校即使推廣「普教中」,亦不可忘記保留廣東話的優勢,「我們期望學生們都能學好兩文三語。香港學生的學術水平位居全球的前列位置,家庭的支持和參與功不可沒,家長切勿因此害怕自己的普通話講得不好,而減少輔助子女學習。」她建議,學校和老師可製造語言環境予學生,例如透過普通話兒歌、玩遊戲等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普通話語感,並認識那些與廣東話差異較大的詞彙及其發音。教學語言的安排上,可因應學生的實際程度調整使用普通話和廣東話的比例,確保待學生適應後才在逐步增加使用量,做到因材施教。「鼓勵家長平日多用廣東話與子女溝通,使兩種語言得以平衡發展。」

研究指普教中成效偏低

根據統計處於2014年公布的資料顯示,本港近九成人的慣用語是廣東話,其次是其他中國方言及英語,而習慣使用普通話的人只有約1.4%。過去亦有研究指出,「普教中」成效偏低且不理想,亦未見令學生的中文水平大幅提升,甚至影響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參考2006年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發表一個有關全球40多個地區學生閱讀能力研究,以普通話教學的台灣排第22位、香港則排第2位;其後台灣效法香港的教學方法,五年後於同一研究中躍升至第7位,香港更排榜首,反映教學方法才是關鍵。

小學推行「普教中」經驗

目前全面或部分推行「普教中」的學校約佔全港七成。曾於五年前在校內以一班二年級學生試行「普教中」的屯門區五邑鄒振猷學校,其校長沈耀光過去曾表示,試行「普教中」與維持廣東話教中文的學生,在中文能力方面無明顯分別,「普教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亦未見特別標青;其後校方安排升讀五年級的學生分成兩組,分別以普通話及廣東話完成同一份聆聽試卷,結果所有班別均是廣東話組的表現較佳,這或與學生日常生活及交際仍以廣東話為主,若老師以廣東話講解,學生吸收得較好。大角嘴天主教小學陳淑儀校長亦曾指出,「普教中」不一定能讓學生的中文程度提高,現時該校二至四年級中,每級有兩班學生以「普教中」,其他均以廣東話授課。她認為如果學生的母語並非普通話,就等於要他們繞一個圈去學中文。

●撰文:eeyaK
●攝影:黃大立、新傳媒資料室(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欲率先接收資訊,請讚好我們的FB專頁並於「已讚好/Liked」選單設定「搶先看/See First」,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