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婷 ︰媽媽是最貼心老師
撰文: Ling
攝影: Paul Choi(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化妝: Henry Li
髮型: Jay Cheung@HAiR
指甲︰Nail Me
場地︰Mini Mandarins(tel: 2320 1128)
Heidi主力擔當財經、綜藝節目及活動司儀工作,工作時間彈性,其餘時間都全給女兒,Heidi認為媽媽是女兒最貼心的老師,是最貼心的home play玩伴,媽媽想做好身教並了解女兒,6歲前一定要給予孩子最多的時間,而且孩子在1至2歲、3至4歲及4至6歲都有不同教法,現在囡囡處於第三階段,需要多加培養其社交能力,希望囡囡能享受學校及群體生活。
Home Play好過上興趣班
媽媽要在工作及家庭上取得平衡絕不容易,Heidi慶幸能擔當時間彈性的工作,可以兩邊兼顧好,有自己事業之餘,囡囡亦好黐身,母女關係十分緊密。Heidi主張媽媽應多陪子女home play,好過安排上興趣班,「一日返學幾個鐘,屋企有十個鐘,上興趣班只有一至兩個鐘,點樣將返學同上興趣班學嘅嘢延續至屋企呢?媽咪可以多啲講故事,呢排有咩主題鍾意做嘅,我哋就focus呢類home play多啲。」
Heidi與囡囡每日進行各類home play,分不同時段,例如日間彈琴,夜晚臨瞓講故事,或者每日設不同主題,今日是Supermarket day,明天是Cooking day。而近來她發覺囡囡愛上畫畫及砌圖,每日加插了新時段。「佢係獨女,呢四年幾大部分時間係我陪佢玩,入廚房、去超級市場都係我帶佢玩,但近排我發覺佢有啲活動可以獨立做喇,好似砌圖佢可以坐定定砌半個鐘,唔使搵我陪,咁我一方面訓練佢玩嘅獨立性,我就從旁觀察,甚至盡量唔出現。」
Home play可培養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好過紙上談兵,對發展親子關係更有幫助,Heidi說︰「親子關係應該係咁樣建立,因為媽咪嘅角色,由小朋友出世開始,媽咪就係最貼心嘅第一個老師,頭兩年小朋友未返學上playgroup,所以爹哋、媽咪以至成個家庭嘅身教係最重要,例如言談上嘅影響、性格同喜好嘅觀察,一發現佢對某啲活動有興趣,可以即刻從旁輔助,再按佢嘅興趣俾多啲需要佢,幫助佢發展。」
三階段湊女法
Sheryl現已四歲多,認識了不少同學仔、朋友仔,Heidi覺得現階段要多讓囡囡接觸群體生活,尤其她是獨女,更需要在外面學識與人相處,所以她每周安排一至兩日「朋友play days」給囡囡。「呢樣無論屋企俾幾多時間佢都培育唔到,除咗返學之外,應該要安排多啲群體活動,學習同輩相處。」
小朋友成長會經歷不同階段,各有不同需要,家長應作針對性教育,尤其6歲前最需要父母陪伴。Heidi認為一至兩歲主要照顧生活起居飲食;三至四歲可加入主題式教育,例如認數字、學英文字、睇書,作多方面教育及培養閱讀興趣;四至六歲就應該培育其社交能力。「我盡量陪佢身邊教導,我以前係一個工作狂,依家我都好鍾意做嘢,但我同先生都覺得6歲前一定要俾個女多啲時間,以前我哋話4歲,依家要extend到6歲,因為6歲讀小學會大個咗好多,突然大個到你唔信呀!」
母女關係建於媽咪付出
距離6歲尚有年多,Heidi已不捨得女兒長大,心情亦帶點矛盾,既享受母女黐身的時間,又需要訓練她獨立。「我係有啲自私好享受呢種特權,佢鍾意攬住我錫、擒住我抱,仲會同我一齊着母女裝,直到佢say no我就冇辦法喇。」
親密的母女關係建立於媽媽付出的時間與心機,「好似pillow talk,我哋每晚講完故事繼續傾偈,細個就講聽日嘅planning,我哋一齊做啲咩,依家我哋乜都傾,佢喺學校發生嘅點滴都會同我分享,Mami, I would share secret!好女仔咁乜都講。」Heidi最感動是囡囡仍對她很誠實,「Mami, I did some naughty thing today!其實佢只係唔記得執玩具,但佢咁坦白講出所有嘢,即使佢覺得自己曳曳,我都唔會鬧佢,因為我想佢相信我,無論佢做乜嘢媽咪都唔會審判佢,媽咪一定會接受,不過會加番啲教育俾佢,例如解釋做錯事嘅後果,下次應該要點做。其實教育都係其次,小朋友對你個trust係最重要,我會好好珍惜。」
讀書要有package
身為名女校德望舊校友的Heidi,暫未讓女兒跟隨步伐讀母校,改為安排她入讀St. Catherine’s PN班,幼稚園轉讀國際學校,但小學會升上國際學校或返回母校,則未有決定,仍在觀察女兒的性格喜好。Heidi覺得以前女仔多數入讀傳統女校,現在學校的選擇比以前多元化,但在現今教育制度下,沒有一個教育法是對所有人最好,只能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她強調很喜歡St. Catherine’s的教法,但亦想把握讀國際學校的機會,希望擴闊日後的選擇。「佢好掛住PN班,但依家都讀得好開心,小朋友嘅適應能力好高,所以我哋係觀察佢邊方面吸收多啲去做決定。」
無論讀傳統學校或國際學校,都不一定讓學校的教育牽着走,最重要是看父母的引領。「讀傳統學校要裝備一啲嘢,讀國際學校亦唔代表要放棄中文或其他方面,父母應該執一套仔女需要嘅package。」
囡囡入德望要睇緣份
Heidi正為囡囡度身訂造package,暫時覺得她對傳統或國際學校都合適,「咁先煩,佢性格活潑,自學能力亦OK,呢樣國際學校好着重;但佢又可以坐定定做功課,好有心機坐到一段時間。依家做父母最大壓力係驚揀錯嘢俾仔女,所以我要俾佢多嘗試,多啲帶佢去school visit,入到間學校就feel到佢鍾唔鍾意。」
Heidi當然有帶她返母校德望參觀,甚至囡囡主動要求,Heidi最記得去年德望舉行周年concert暨annual dinner負責做司儀,囡囡在台下欣賞。「佢第一次睇我上台做司儀,平時佢只係睇電視,我見到佢睇得好開心,臨尾我仲拖埋佢上台一齊唱校歌,第二日佢已經識用cue card扮司儀,仲學埋我神緒講嘢。」
不過,最終讀邊間還看小朋友面試的情況,父母也控制不了,即使父母信心滿滿,孩子突然不在狀態,可能就是與該校沒有緣份,Heidi也認同道︰「我哋可以準備晒好多嘢,但最終佢喺邊間表現最好,都係小朋友自己同學校嘅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