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社交行為 以3大技巧從生活中培養 建立孩子同理心+社交技能
廣告
正面社交行為|小朋友的吸收能力極強,會像海綿一樣把身邊出現的一切都吸收和內化,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成長。由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正解釋了小朋友如何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知識、技能與行為。放心,不用啃理論,我們將會以三個適用於3至8歲兒小朋友的生活化小技巧,一邊認識這套「育兒指南」,一邊為小朋友培養正面社交行為。
3大技巧培養正面社交行為
正面社交行為第一課:成為小朋友的榜樣
小朋友通過觀察其他人的行為來學習和成長,父母與子女朝夕相對,影響力當然不可忽視。因此,父母需要在日常中展現善良和同理心,例如在超市看到有人搬運物品時,主動提供幫助,並向小朋友解釋行為背後的關懷與善意,自然可對小朋友產生潛移物化的作用。
正面社交行為第二課:合作就是最好的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中,與同伴互動在塑造行為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父母不妨為子女創造互動遊戲的機會,鼓勵小朋友參加群體活動,讓他們學會與其他人分享、輪換使用權或合力解決問題等社交技能。舉例說,家長可以組織一次利用枕頭和被子搭建堡壘的遊戲,過程中引導他們溝通和合作,並協助他們理解合作的重要性,都能增強他們的社會學習能力。
正面社交行為第三課:鼓勵小朋友分析媒體內容
現在的小朋友出生在數碼時代中,輕易從各種網絡媒體中閱覽海量的外來資訊,所以父母必須細心觀察子女使用媒體的習慣,選擇適合他們年齡又有教育意義的平台或作品,自然能為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同理心。你可以嘗試在觀賞動畫時,以問題激發小朋友思考,例如「你認為這個角色為甚麼要幫助別人?」或「你覺得他們的行為讓其他人感覺如何?」等,幫助小朋友理解角色的正面行為,鼓勵他們帶著批判的心來接觸不同媒體。和小朋友一起實踐吧!
只要在生活中實踐以上三個技巧,家長就能輕鬆掌握「社會學習理論」,了解小朋友以觀察和模仿為基礎的學習模式,並透過以身作側、合作形式的遊戲、培養分析媒體內容的習慣和能力,幫助他們慢慢建立出同理心和社交技能,健康地茁壯成長。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