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馬龍效應

研究:比馬龍效應是培養孩子自信的法則 睇讚美要點 建立親子良好心理質素

育兒

廣告

很多父母想孩子有自信,「比馬龍效應」正正是令孩子自信的法則。「比馬龍效應」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適當的讚美和期望可以讓孩子感到被受關注,從而更有動力去做好每件事。但讚美和Set期望有技巧,以下將有3招,引導父母讚得有理,好好推孩子一把,培養出有目標,做事不拖延的高效率孩子!

撰文:Ruby|圖片:Shutterstock

從神話而來的「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效應別名期待效應,一般是針對小朋友而定,效應認為當給予孩子高期望,孩子的表現也會更好。而比馬龍效應的命名取自希臘神話名叫比馬龍的雕刻家,他每天會對着象牙雕像說話,日子久了女神雕像變成真正的女神。因此效應意思利用自己的意識、意念,把預言應驗。現實一點,就是透過期望,轉化成推動力,好讓自己以做到預期。

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效應別名期待效應,一般是針對小朋友而定,效應認為當給予孩子高期望,孩子的表現也會更好。

研究證期望影響結果

比馬龍效應又名「羅森塔爾效應」。1968 年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找來一群小學生作實驗對像,希望證明人們的期望與結果是有關聯的。

研究預先給預老師一份名單,並表示上面的學生擁有更大的潛質,更聰明,而且更有前途。背後卻刻意沒有告知老師們交待這些孩子實質是隨機抽樣的。結果在期末考試中,這群隨機抽樣而來的「有前途學生」真的有更好的表現。由此,研究者認為結果是受到老師期望的影響。因山戈大弓火老師早就認定當中幾位學生特別有前途,因而投入更多的期望,學習上也給予較多關注,甚至通過一些表情、行為表示孩子是特別優秀的。與此同㫢,學生感到老師的關注,無疑起了激勵的作用,自然投放更多心機、努力於學習上,所以得到好成績。也證明了「比馬龍效應」的邏輯,期望影響結果。

研究找來兩組小學生作實驗,一組被評為有前途的,另一組是一般學生,到年末考試的成績,證明了人們的期望與結果是有關聯的,最終所謂「有前途」的學生成績較理想。
研究找來兩組小學生作實驗,一組被評為有前途的,另一組是一般學生,到年末考試的成績,證明了人們的期望與結果是有關聯的,最終所謂「有前途」的學生成績較理想。

長輩稱讚和期望的3要點

正確稱讚和期望要點1.切忌空泛的讚美

對孩子空泛的讚美,成效會漸漸降低。爸媽發現孩子有做得好的地方,或有改善的事情上,都要讚美。惟讚美要具體,多留意細節。當孩子寫的字,字體較以往清楚,端正時,可能代表孩子寫得耐心,更耐性,更專注,可見是有進步的。於是爸媽就要清楚表明給孩子聽,那些地方做得好,這樣詳盡的讚美方式,能引導孩子留意細節,知道自己的長短處。

對孩子空泛的讚美,成效會漸漸降低。
對孩子空泛的讚美,成效會漸漸降低。

正確稱讚和期望要點2.避免特質讚美

讚美分兩類,分別是讚美和特質讚美。「你好叻呀!」、「你生得好靚女喎!」這一類主要稱讚外貌、智力等等與生俱來的讚美,屬特質表揚。此類讚美成效有限,讚得多,會讓孩子悟以為成敗取決於天生的,心理上,孩子會更自負、驕傲。

讚美分兩類,分別是讚美和特質讚美。
讚美分兩類,分別是讚美和特質讚美。

正確稱讚和期望要點3.給予實際的期望

期望切忌定得高,家長需視乎孩子能力而定。假如期望與孩子的能力不符,反而為孩子帶來壓力,影響孩子情緒,甚至令孩子沮喪。而且,孩子達不到爸媽的期望,對父母一樣帶來挫敗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