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協調障礙

10%港童疑患「動作協調障礙」兩大訓練方法:減輕日後身體機能

育兒

廣告

爸媽平日有沒有發覺小朋友動作笨手笨腳、無緣無故地跌倒、或穿衣服等自理能力較差?這可能是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普遍症狀。最近香港動作協調障礙基金會及香港教育大學發表研究報告,本港約有1成兒童患此症,潛在風險更隨年齡增長。「動作協調障礙」對兒童有甚麼影響?當中身為父母又可以如何幫助小朋友?
動作協調障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全港約10%兒童患「動作協調障礙」!年長兒童的患病率更高

香港動作協調障礙基金會及香港教育大學近日合作進行研究,探討「動作協調障礙」在香港的普遍性、對患者的影響,以及其治療方法。於全港招募了632名5至12歲兒童家長參與研究和填寫網上問卷,結果發現約19.1%兒童疑患上患「動作協調障礙」,其中5至7歲兒童佔13.8%、7至9歲佔21.9%、10至12歲佔24.3%。由此可見,「動作協調障礙」在香港兒童中相當普遍,情況並會隨著年齡增長。

甚麼是「動作協調障礙」?對兒童有甚麼影響?

「動作協調障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一般發生在兒童時期,因由大腦傳送到肌肉的訊息被打斷,導致患者肌肉無力,在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出現問題,繼而影響身體部分以至所有部位的機能,影響日常生活。

患有「動作協調障礙」雖不影響兒童智力,唯他們在課堂學習及溝通表達時會遇到困難,尤其是抄寫能力和參與體育課時的活動能力,嚴重程度及明顯程度卻因人而異。同時亦會影響患者的個人執行能力,注意力一般無法長時間集中,故年幼時需要較長時間學習上落樓梯、進食和玩耍,也比同齡孩子較遲掌握自理的技巧,如穿衣、綁鞋帶及使用餐具等。

動作協調障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正正因為這種情況,小朋友常被人誤解、取笑或欺負,甚至會感到自卑、焦慮或逃避參與體能有關的活動。研究人員指出調查亦反映,患上「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在整體健康、 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情緒及認知能力方面均構成長遠的影響。

動作協調障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何幫助「動作協調障礙」兒童患者?

由於「動作協調障礙」尚未有任何藥物治療,家長可按以下兩大範疇作日常訓練方法:

1. 針對兒童感官接收不足

爸媽可針對兒童感官接收的不足進行訓練,如改善肩膊力量、平衡感覺、身體協調能力等,從而改善他們的動作表現及協調能力。

2. 教授活動技巧

父母可教授子女一些日常生活會接觸到的技巧,如穿衣、收拾餐具、跳繩等,並將活動細分為簡單的小步驟,逐一耐心地教授及反覆練習,把每個小步驟連貫起來以完成整個活動。不但能促進親子關係,也為小朋友帶來滿足感。

動作協調障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撰文:Kitty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資料或影片來源:衛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香港動作協調障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