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式教育沒有玩具 在乎溝通和嘗試 9招慢養傑出孩子
猶太式教育9大方法
究竟猶太式教育有何獨特之處?原來,教育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孩子的成長,不依賴玩具,反而更重視親子間的對話,從中帶來思考空間。有了思考,孩子有了決斷力,自然早早就懂得獨立!
1. 重獨立思考,不設標準答案
猶太式教育主張「放任」,讓孩子除天賦和興趣自由發展。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被大人強制灌輸大人認為是對的、錯的觀念。所以猶太式教育也拒絕死背,也沒有給孩子一定的標準答案。既然沒有標準答案,孩子就更需要自行決斷、思考,於是習慣了問答式教育,藉此不斷學習解決問題。從中,父母引導孩子從過程中解決困難。
2.去物質化,以信任奬勵子女
猶太式教育沒有孩子用分數換禮物的概念,奬勵是相對意象的。父母不以玩具作推動孩子做好事的籌碼,反而是我們看似簡簡單單的言語和行為去表揚子女。他們沒有先駡、先制止的概念,反而是不論結果,放手讓子女自由去試。由此,讓孩子感受到「信任」和「肯定」,自然之間的關係會更親密,也能子女長大成人時更有勇氣面對挑戰,縱使面對失敗,也不會一下打沉。
3.親子間的對答
對話在猶太式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求長輩和孩子,孩子和孩子的對話。問答式教育,有助增加子女的好奇心,大膽的順着好奇心去學習。在校上課的模式,也不是我們常見的自個兒學習,反而是小組學習,老師透過分組,作小組討論,透過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小朋友會產生競爭心態,更會絞盡腦汁更深入地思考、研究話題。
4.不容易滿足孩子的需要
寵愛孩子是所有父母都會做的,但過量反而害了孩子。香港的家庭很多是獨生子女,無意間,父母會太寵愛孩子,過分、及時和超量的給予滿足感。這會教出很多自視高人一,恃竉生嬌的孩子。正如剛才提到,猶太式教育,着重的不是「物質化」,所以孩子要得到想要的是要用行為去爭取。一項心理實驗指出,給一群小學生每人發一粒糖果,並告訴他們:他們可以隨時吃掉,不過如果能堅持到當天放學回家時再吃,就可獲發多一粒作為獎勵。結果,一些孩子忍不住誘惑吃掉了,有一些學生則忍住了。而研究發現,忍得住的孩子,學業成績更優秀。
5.慢養/放養教育
猶太孩子成年一般就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與「放養教育」有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往往刻意做一個拿不到滿分的父母。故意留下一些問題,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解決。作家伊麥斯曾指出,猶太父母認為養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兒成長,綻放。慢養指的正是父母的耐心。不以父母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控制與管束。讓孩子們獨立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才有機會鍛鍊振翅高飛的能力。
6.親子共讀,培養閱讀習慣
在書中的世界,可以認識新知識,也可以提升思考力和創作力。猶太父母讓子女在小時候開始看《聖經》、《塔木德》,引導孩子思考和理解經上所述的價值觀。所以猶太家庭有一個傳統,為了鼓勵孩子閱讀,猶太人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蜂蜜塗在《聖經》上,讓孩子一邊閱讀,一邊吃蜂蜜,以帶出一個觀念「知識是甜的,閱讀是甜蜜的。」
閱讀時間多了,再配合父母問問題環節,就能鍛練孩子的思考能力,不是讀死書,死讀書了。
8.重視和時常讚賞孩子
孩子做好事,往往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視、注意。但近年有很多家長都不認同,怕時常讚美孩子會養出自滿小孩。而猶太家長呢?偏偏喜歡讚美,看見子女付出,都會予以讚賞。不過分的讚美,其實無妨,讚賞更能讓孩子做正確的、好事。而且這個鼓勵行動,也能教會孩子重視他人。
9.接受孩子錯誤
錯誤不代表一切完蛋的!孩子把家裏的東西翻亂,有的父母已經會大駡一頓,但猶太父母卻看似平常。家長不要忘記,家中的子女只是小孩子,若他們在家時刻都井井有條,就可以成大人了,而且有時大人也可以很凌亂呀!孩子打翻東西、把顏料弄到傢俬上,是必經的。與其大吵大駡,不如慢慢地向他們解釋,慢慢就學會了整齊和有秩序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