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50%精神問題15歲前出現 證童年影響深 專家倡要識「玩」保健康

育兒

廣告

近年有關精神健康或兒童尋短的新聞屢見不鮮。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系估計,2019年香港精神健康總成本達1410億港元,佔GDP 4.9%,可見精神健康對社會造成龐大醫療費用及生產力流失。香港大學2023年的研究指出,50%的精神健康問題15歲時已出現,這意味兒童階段的心理健康對其成長影響深遠,社會和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家長又是否知道「玩」對提升兒童心理健康有莫大幫助?
 精神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精神健康問題始於童年

「按香港大學上年公布的調查顯示,15歲以下的尋短率創近20年的新高,兒童的精神健康已經響起警號,家長除了關心小朋友的學業成績外, 亦應該讓小朋友建立均衡的生活習慣及適當的遊戲時間。」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指出。

兒童精神健康受兩大因素影響,包括保護因素和風險因素。如果兒童有良好親子關係、身邊有值得信賴的成人、足夠的運動和良好的社交聯繫等保護因素,有助保護及提升他們精神健康的。相反,經歷父母離異等風險因素的兒童,若沒有得到適切的輔導,他們的精神健康會相對較差。這些小朋友的童年經歷較負面,令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容易有偏差。

司徒恩認為,要增加保護因素,改善子女的精神健康,可以讓他們參加活動,建立社交技巧。香港救助兒童會的「童踢同樂」計劃,透過足球訓練,讓兒童學習重要的社交情感技能,學習表達感受、與人溝通和相處及訓練解難能力,從而提升心理健康和抗疫能力。

 精神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提升兒童精神健康 你要識「玩」

除了參加活動外,家長亦可以每日與小朋友玩遊戲,促進他們的精神健康。司徒恩指出:「有很多家長可能平時忙於工作,或認為小朋友不應該「玩」,而忽略了其重要性。」其實「玩」能夠強化兒童各項保護因素,最直接的是帶來歡樂,可以結交朋友。小朋友可以透過「玩」來學習與家長建立親子關係;亦可以學習處理情緒,例如是遊戲中的贏輸和處理難題的態度等。

 精神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從遊戲中觀察子女

家長工作雖然繁忙,但亦需盡量每日抽空最少15分鐘與子女遊戲,而親子遊戲的關鍵在於家長與子女的互動。家長最好心無旁鶩並且放下手提電話,全神貫注與子女遊戲,有效的交流才能提升親子關係。玩的時候亦應該讓他們主導,譬如煮飯仔的時候,應該由子女發出指令,讓他們掌握溝通技巧。家長此時可以觀察子女玩遊戲的表現,從而作出適切的教導。例如玩遊戲期間會主動邀請人嗎?輸掉遊戲後他們會發脾氣嗎?

香港兒童的精神健康已經響起警號,所以適當地「玩」十分重要,亦對小朋友的身心發展有莫大裨益。除了遊戲,家長每天也應該最少有15分鐘的親子時間,讓小朋友知道自己身邊有可靠的成人,可以傾吐日常生活及學習所遇到的困難並獲得支持。

 精神 情緒管理 子女情緒 聆聽 心理健康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圖片來源:香港救助兒童會提供)

關於救助兒童會

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相信每位兒童都應該擁有未來。在香港及全球120個國家,我們致力讓兒童健康成長,並獲享學習機會和受到保護。我們竭盡所能,在平日或危難時刻,改變兒童的生命及大家共享的未來。憑藉100多年的經驗與專業,我們是世界上首間的獨立兒童機構—致力改變生命和我們共享的未來。

香港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於2009年成立,為香港的弱勢兒童提供全面的計劃及服務,為兒童、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帶來積極的改變。如欲了解更多,瀏覽我們的網站,或追蹤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 YouTube。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