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家庭3大難關易感無力 NGO提供3類針對性支援促親子+社會和諧
廣告
在香港, 聾人家庭 的生活往往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聾人父母,因為聽障帶來的溝通困難,加上教育資源不足,容易在家庭角色中感到無力。為了改善這些情況,一個名為「聾人父母心理及情緒支援計劃」的項目應運而生,為聾人家庭提供針對性的支援服務。
我們專訪了該計劃的創辦人Cindy,「我是一名聾人子女,深知這些家庭的困難。」受訪者直言,正是因為自己的成長經歷,她選擇創辦香港聾人子女協會,去幫助許多擁有相同經歷的人士。
計劃背景:針對聾人家庭需求設計
根據創辦人介紹,這項計劃的核心目標是幫助聾人父母重建對家庭的自信,改善親子之間的關係。她指出,聾人父母在管教子女時面臨著獨特的困難,包括:
- 溝通障礙:由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語言隔閡,親子關係容易出現誤解和衝突。
- 缺乏教育資源:許多聾人父母未接受過正規的手語教育,也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
- 角色錯置:部分子女需要承擔過多的家庭責任,甚至成為父母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家庭內部,也讓聾人父母在面對社會時感到孤立和無助。」創辦人表示,這項計劃旨在為聾人父母提供多方面的支援,讓他們能更有效地履行家長的職責。
計劃內容:多層次的支援與服務
- 手語教育:
手語是聾人父母與子女溝通的主要工具,但並非每位父母都掌握了標準的手語。計劃透過專業課程,教導家長如何更清楚地表達想法,也讓子女學習手語,從而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 心理輔導:
計劃提供藝術治療及個別輔導服務,幫助家長表達情感與釐清壓力。「我們發現,許多父母因為長期承受經濟壓力或社會偏見,容易出現自卑情緒,甚至對自己的家庭責任感到懷疑。」心理輔導不僅針對父母,亦幫助子女理解父母的難處,從而減少家庭矛盾。 - 家長互助小組:
該計劃鼓勵家長參與互助小組,分享經驗並共同策劃親子活動。例如,近期的親子入營活動由家長自行策劃,活動中還加入了手語義工和社會各界的支援。「透過這樣的互動,家長不僅增強了自信,也建立了新的社交網絡。」
如何幫助聾人家庭?
計劃運行至今已有兩年,期間幫助了多個有需要的家庭。然而,創辦人坦言,資金與人手的限制仍然是推行計劃的主要瓶頸。
- 資金不足:
現有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社創基金,但對於長期發展而言仍顯不足。許多個案需要長時間跟進,而短期項目資金往往難以滿足這些需求。 - 專業人手缺乏:
由於針對聾人家庭的服務領域較為狹窄,熟悉手語並具備心理輔導專業背景的人才稀缺。計劃目前依賴手語翻譯協助輔導過程,但仍無法完全應對日益增加的需求。 - 社會認知不足:
創辦人指出,社會大眾對於聾人家庭的認識有限,這不僅影響了公眾支持度,也讓聾人家庭更難融入主流社會。「如果能提高社會對這些家庭需求的關注,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資源和合作機會。」
聾人父母需要更多的支持與關注
聾人父母面對的挑戰不僅限於溝通問題,更涉及到角色認同、心理壓力與社會孤立等多方面的因素。「聾人父母心理及情緒支援計劃」的出現,為這些家庭提供了重要的支援,雖然成效顯著,但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聾人父母需要的,不僅是同情,而是實質的資源與接納。他們與子女的關係,不應因聽障而被限制,而是可以通過教育與支持,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圖片來源:相關機構提供)
圖片來源:相關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