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細時有閱讀障礙 擔心唔識做媽咪
撰文:Joanne 、Esther Ngan 相片:鍾欣潼ig , 新傳媒資料室
睇書睇來睇去同一行
阿嬌早前在內地節目中,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發現有閱讀障礙的經歷,她說自己小時看書,看來看去都是同一行,在課室常要抄黑板上老師寫的字,常常抄到老師要擦黑板,她都還沒抄完。阿嬌當時不知道自己有問題,所以鼓勵家長和小朋友,發現有問題一定要講出來,並尋找協助。她也是透過節目才知道,做運動是可以慢慢協調閱讀障礙的問題。
因為結了婚,又想生小朋友,所以阿嬌才會開始留意育兒問題,阿嬌表示,因為自己在單親家庭長大,所以不知道自己能否擔當做「媽媽」的角色,不過老公和他的家人,有教授,也有醫生,相信到時有小朋友時,可以幫忙處理教育的問題。
其實養育孩子,和教育程度未必有直接的關係,即使以下文章的主角,是一個教育博士,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學習障礙,她一樣有迷失的時候。
天下無不可教的孩子
工廠內,工人忙着趕訂單,短時間內製作大量一式一樣的罐頭,有瑕疵的固然剔除,就連精美的罐頭,只要跟標準不一,同樣逃不過被挑走的命運。在教育專家李麗梅(Frances )眼中,現時的香港教育制度下,許多學校猶如變成了工廠,為了向社會交貨,不惜逼令老師趕貨,生產大量樣辦化的學生,淪落為「次等品」的學生慘成了制度下的犧牲品。Frances不是在旁隔岸觀火的教育專家,皆因她的兒子正是被社會標籤的「次貨」。
我也是普通阿媽
「我也是家長,為人阿媽,曾經受到動搖、感到灰心。」育有兩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李麗梅博士,兒子潤桐(McQueen)及女兒珺珺現年分別是15及14歲,她表示孩子在教育制度下,不是讀書的料子,尤其兒子的經歷曾令她大感頭痛。打開李麗梅的學歷,在80年代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隨後取得教育文憑及教育博士資格,她不諱言自己讀書成績很好,又是老師,許多人斷定她的孩子會跟媽媽一樣好成績。不過,偏偏兩孩子沒有媽媽的讀書天賦,大兒子McQueen有讀寫障礙,女兒專注力欠佳,二人讀書並非名列前茅,尤其兒子更令Frances多次受挫。
Frances花了很多心力教導大兒子,替他選幼稚園時,特意以「愉快學習」的區內學校為目標,少功課是重點。小一時,則選了一所沙田區的傳統名校,認為學校事事夠全面,可是,兒子入讀後,覺得學校跟所想的有差距。再加上,當時開始多默書,發現兒子有讀寫障礙,很難拼寫中英文字,而感到徬徨。「當時,社會對於讀寫障礙的認知不多,學校只會轉介予社工,沒有實質的幫助,兒子很不開心,同學見他字醜,都會說難聽的話,欺凌他。」回到家,Frances將過往的教學經驗應用在兒子身上,可是,兒子每次做功課,Frances都如臨大敵,McQueen大哭大鬧,還試過推翻桌椅,無論她如何用心,兒子還是考包尾。再加上,別人的言語給她添上無形的壓力,老師跟她說:「你個仔成績咁差,你有冇幫佢?」兒子又問她:「點解我咁差,同學有獎品,但我一支鉛筆都冇?」一度令Frances不知所措。
學生啪丸入黑社會
頓失方向的Frances立即回過神來,記起往日有教無類的經歷,重新堅定教育立場。「80至90年代初,我到過三間中學教書,其中兩間是Band 5學校。雖然任教所謂的差學校,但我比較好彩,跟同學的關係幾好,放學後,還會到公園跟學生一齊傾偈。當時的學生家庭背景很複雜,學生是黑社會,見家長時,爸爸也是雕龍畫鳳的公仔佬。學生常打人或被人打,我一年總會上幾次警局。」兼任輔導主任的Frances沒有嫌學生麻煩,反而非常關心他們,她更想起一名女學生:「有位在學校啪丸的女生,中三畢業後出來工作,兩年後聯絡我,表示在卡拉OK打碟,想努力儲錢做小生意,向我詢問報讀英語課程資料,希望進修,那刻,我很有成功感。」
「我的信念是︰教好一個人最緊要。正值成長期,建立正向思維是很重要,反而讀書可以之後補足,只要有心,拎到學位不難。」許多舊生找Frances聚會,不少當年會考只有幾分、操行差的學生,今天有不錯的成就。Frances一臉自豪地說︰「很多學生加入紀律部隊,消防、警察、海關甚麼都有,他們還帶同仔女來見我。」Frances慶幸自己能在學生成長中佔一小席位置。
轉校放棄一條龍
面對兒子,Frances記起他的學生,堅信成績不代表一切,最重要是找到自我價值。到兒子小三時,Frances把心一橫,決定為他轉至一間功課量較少、一條龍的學校,老師了解McQueen的狀況,很用心協助他。他的中英認字閱讀沒有問題,只是書寫有困難,老師讓他參加英語演講,中文老師特意安排他朗讀較易的文章,並稱讚他,令同學認同McQueen,那刻,Frances及兒子的壓力開始變小了。不過,直至小六,又令Frances灰心。本來為兒子轉讀學校,計劃一條龍升讀中學,就不用擔心學業,怎料,學校出爾反爾。她察覺到那時的教育制度已經變質,開始變得功利化,TSA(全港性系統評估)下,學校為「交數」,不再一心一意教好學生。「中學校長怕McQueen拉低了學校的整體成績, 給小學壓力, 要求McQueen留班。究竟學校的功能是甚麼?成績是否很重要?明明學校是作育英才、有教無類的,為甚麼要那麼功利?跟校方談了兩次,他們都是堅持留班。McQueen很失落、不開心,最後我『的』起心肝,為兒子轉校,參加大抽獎。」兒子現時已是中四生,即使此事已過了4年,但不難感受到Frances的心痛,心痛兒子被人看扁;心痛教育制度變得冷漠。
今日老師好難做
香港教育制度下,許多人只着重:DSE有幾多個五星星?有多少學生入讀大學?學生又是否一級榮譽生?畢業後的年薪是多少?Frances一切看在眼裏,感到痛心又憤怒,直言現時老師難做:「昔日的教育政策當然有不足之處,未有特別的支援給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我任教的班中有輕度智障的學生、另有中一的學生連A至Z的順序也不知道,我只能請纓幫他們補習。」Frances在澳洲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取得教育博士。1998年回港,於中大負責『躍進學校計劃』,協助學校改革課程。
Frances理應可憑昔日的教學經驗及在澳洲的見聞,或多或少,為香港教育帶來新氣象。不過,滿腔熱誠的Frances卻被現實打敗。「當時,梁錦松將商界的概念帶到教育界,推行教育改革,起初認為是好事,可是慢慢迷失,愈來愈多準則和規範,似是向社會交代, 再以學生為本,我好嬲、好無奈……現時的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也是工廠,為商家訓練人力而已,老師、家長和學生均受影響,變得很功利,讀兩間幼稚園的小孩、參加活動只為證書的人多的是。」Frances控訴着。
兒子是別注版罐頭
在工廠裏,McQueen是個不標準的罐頭,卻是個別注限量版,識貨者自會發現他的獨特處。McQueen從小不愛讀書,卻喜歡學習。沒錯,大家要釐清「學習」不等於「讀書」。李麗梅解畫:「兒子充滿好奇心,愛學習感興趣的事,小時候是巴士迷,現時是飛機迷。飛機的型號、有多少排座位、結構,甚至是航空公司、轉機的路線也很熟悉。現時一家出國訂機票,都是由他一手包辦,而坐飛機時更會趁機買限量模型。」看着McQueen捧着航空雜誌、飛機模型如獲至寶,就知他是個專業的飛機迷,媽媽在旁「踢爆」兒子的夢想是當飛機師。Frances深知兒子不是香港教育制度下的精英,難以變成Captain McQueen,不過,她總是支持兒子,不做飛機師,也樂見他擔任航空技術員,只要從事有興趣的工作,同樣可發熱發亮。
McQueen對航空知識感興趣外,也喜歡烹飪。他表示小四、五時,愛到廚房跟爸爸烹調,趁機逃走不做功課,好玩之餘,又有好東西吃。爸爸愛鑽研菜式,興趣是下廚,兒子耳濡目染下,也愛上烹飪,尤愛煮西餐。Frances表示現時每逢周六,兒子會下廚負責一家四口的晚飯,甘筍湯、南瓜湯、意大利燉飯、牛扒、蟹缽、啤酒魚等菜式統統難不倒他。採訪當天,他即席烹調法式煙肉炒蛋,更親自餵媽媽品嘗,只看Frances的表情,已知道菜式十分美味。
現時McQueen的讀寫障礙已大有改善,尤其是較弱的中文,媽媽努力教導他學習部件法、字型、筆順等等,來學習中文字。而McQueen英語會話及閱讀能力比書寫優秀,Frances便加以發揮兒子的長處,數年來安排他參加暑期遊學團,曾到英國、澳洲及美國,在home stay的期間,他更向住宿家庭學習多國菜式。只要家長勇於對抗香港的教育制度,不隨波逐流,堅持相信每位孩子、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自會成長。說教育工作者是工人,不如說是個農夫,每顆種子由幼苗至茁壯成長經歷需時,期間日曬雨淋,只要捱過,回頭看看一切都是養分,反之,那些急於收成的農夫,只會落得揠苗助長的下場。
後記:懶理考試成績
相約李麗梅訪問,她爽快地答應,懶理兒子正值考試期間。記者怕打擾McQueen溫習,表示會盡快完成拍攝,讓他回房溫習。怎料,媽媽跟爸爸表現十分輕鬆,高呼:「在我們家中,考試成績是不重要的。」二人更叫兒子即席入廚獻技,還想叫兒子到超市買材料,最終由記者表示考驗McQueen的臨場烹飪技術,雪櫃有甚麼材料,就利用它們,才未有花McQueen更多時間。他利用雞蛋、牛奶、芝士、煙肉等材料,烹調出法式炒蛋,還額外為記者及攝影師沖了即磨咖啡。展示烹飪外,McQueen還樂意掏出珍藏的模型飛機及航空書籍,供我們拍攝,折騰了一個早上。可知道,他明天還有數學考試呢?!
李麗梅(Frances)
於80年代投身教育事業,在多間「曳仔中學」擔任老師,後來轉至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資優教育組工作,現任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高級講師,著有《天下無不可教的孩子》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