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

口罩除下有自由?3年後復常孩子怕人 勿急除罩 5招適應無罩生活

育兒

廣告

經歷三年帶口罩的日子,很多小朋友,甚至成人早已習慣外出時戴口罩,就如穿衣服一樣成為生活日常。最近口罩令解除,很多小朋友一時未能即時適應無口罩的生活,因為同伴的壓力,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同而感到不安,甚至焦慮。家長也因此遇上兩離難,一邊開心擺脫口罩的束縛,一邊苦惱應該如何處理小朋友未能適應產生的情緒問題。每個兒童都應該在安全和支持下成長,香港救助兒童會 (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 一向很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對於是否戴口罩的過渡時期,我們有以下建議,幫助小朋友逐漸重拾正常生活。
口罩
(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香港))

適應無口罩生活第1招:學習聆聽及尊重別人的意願

無論是否繼續戴口罩,我們都應該尊重他人的意願。很多國家早已取消口罩令,但仍有不少人選擇戴口罩,如:從事處理食物或服務性行業的人、於深切治療病房、重症監護及紓緩治療中工作的健康護理人士,甚至是接受化療的病者及自覺有需要的人。戴與不戴口罩,應按個人需要而決定。口罩問題對小朋友產生同伴的壓力,研究顯示,兒童早於三歲就會尋求同伴的認同。同時,小朋友的友誼很簡單和直接,不跟對方做朋友可以單純因為他們的行為不同,例如戴或不戴口罩,有些甚至會因此欺負別人。因此,家長及服務兒童的機構應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教導他們聆聽及諒解別人的選擇。家長可以因應孩子的年紀,用適合的方式解釋為什麼口罩令解除,以及什麼情況下需要戴或不戴口罩;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想法及與他們溝通,讓他們思考和選擇。家長亦應諒解孩子的選擇及疑慮,避免急於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增添他們的壓力。

口罩
(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香港))

適應無口罩生活第2招:給小朋友模擬情境對白

對於突然不需要戴口罩上學,小朋友可能有點不知所措,家長可以為他們設計不同情境,教他們如何應對。例如: 在校巴上、在課室、在遊樂場,小朋友是否想戴口罩?當面對別人的目光或友伴的詢問, 小朋友應該如何回答? 家長應先事先讓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理解後才慢慢引導如何回應。小朋友得到父母的幫助和練習,即使小朋友上學或外出時 遇到類似的情況,就能輕鬆應對,大大減輕他們的焦慮和不安。

口罩
(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香港))

適應無口罩生活第3招:給予孩子選擇的空間

家長可在小朋友的書包中放一個後備的口罩,讓小朋友隨時可取出戴上或收藏在口罩套中,讓兒童有充分條件可按自己意願選擇,有助減低適應期的焦慮。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表示:「無論成人或小朋友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應給予空間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小朋友的想法亦應被尊重。家長可多給一點耐性及鼓勵,陪伴孩子在成長路上的每個轉變。」

口罩
(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香港))

適應無口罩生活第4招:聆聽孩子的聲音

救助兒童會相信所有兒童都享有兒童權利。根據聯合國公約的基本權利,社會需要聆聽兒童的聲音。無論成人或小朋友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想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對於戴或不戴口罩的決定,家長可以先傾聽小朋友所想,了解其背後的原因,再向小朋友分析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小朋友能說出他的意願,表示他認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自我抗逆的能力。家長可趁機幫小朋友建立自我認同,幫助他面對不同的難關。將來小朋友再遇上其他難題,他也可以自己嘗試解決,這對其心理健康有莫大裨益。

口罩
(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香港))

適應無口罩生活第5招: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多給孩子鼓勵

成人或小朋友在不同的境況都有不同的壓力,家長不需太擔心。一般而言,戴口罩問題為小朋友帶來長期負面影響的機會較低。家長不應將這挑戰放大,也不需過度擔心,以免給子女更多壓力。建議家長可以多觀察小朋友的反應,多點跟他們聊天,關心他們,多點給他正向的鼓勵。對於年幼的小朋友,或於疫情期間剛開始上學,或剛轉到新學校的小朋友,他們可能因同時面對多個挑戰而表現較敏感、害怕或較同伴緊張。家長就需要多點關心他們,幫助他們過渡這段特別時期。

口罩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
5摀(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香港))

香港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表示:「三年的疫情佔了香港兒童生活的一大部分,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作為全球首間獨立兒童機構,我們十分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希望社會都以愛心與包容,協助兒童過渡這個疫後適應期。」

圖片來源:救助兒童會(香港)